[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无线传输的BCH级联编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4090.2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6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曾一;李相辉;杨航宇;项敏捷;李垚;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1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孙建朋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可靠 延时 无线 传输 bch 级联 编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无线传输的BCH级联编码方法,对于两个比特长度分别为k1和k2‑n1‑L(k2≥n1+L)的信源序列M1,M2,首先将信源序列M1的k1位信息比特进行BCH(n1,k1)编码,得到长度为n1比特的码字C1。接着对信源序列M2取k2‑n1‑L比特的信息位,并拼接在C1后得长度为k2‑L的比特序列,然后对这k2‑L个比特进行长度为L比特的循环冗余校检计算得到L位校验比特,从而形成k2个待编码比特;最后进行BCH(n2,k2)编码,得到码长为n2比特的码字C2;本发明能够在不需要反馈的情况下,应用于不同的信道环境,适应高可靠低延时无线传输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道纠错编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无线传输的BCH级联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948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在《通信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息编码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后的十年间,信道编码出现了汉明码,golay码等编码方式。其中hocquenghem和bose及ray-chaudhur分别于1959年和1960年分别提出来一种能纠正多个随机错误的码字,被称为bch码,其具有纠错能力强、构造简单等的突出优点。其应用领域包括空间通信、移动通信、军用通信、光纤通信、磁盘阵列及光存储等。
现如今5G已经被广泛应用,同时物联网终端设备也在不断的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在不久的将来,大量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之间的通信需求将会增大,物联网技术也会随之发展。为了支持具有时延要求和大量机器设备的实时应用,需要支持低延时的通信系统,即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高可靠代表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高,保证在通信中不受其他干扰的影响,低时延则是要求时间延迟极小。比如有安全要求的无人驾驶汽车的通信、工业设备的无线控制、远程手术以及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自动化;那么在URLLC场景下,如何满足低延时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卫星通信等领域,因为通信距离相当长,应尽量避免因为接收信息有误导致的重传,因此需要高可靠的编码方案。
为了提高通信可靠度或是保持低时延,人们提出通过估计信道参数来实时改变编码方式,试图在信道较差时使用低码率的编码方式以降低接受信道的误比特数,而在信道环境良好时编码方式改为高码率的编码方式以充分挖掘信道容量。但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且信道检测和信息编码存在一定的时延,在这段时间内信道可能已经与信道检测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大,导致编码方式与当前信道环境不匹配,造成误码率较高或信道使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无线传输的BCH级联编码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高可靠低延时无线传输环境重传率高或者信道使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4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