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4587.4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2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德;郭海军;张海荣;彭芬;王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29/85;B01J29/40;B01J29/08;C07C1/24;C07C11/02;C07C29/156;C07C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O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串联催化体系及其应用,所述串联催化体系由装填于反应器上层的CO2加氢制备C2+醇Cu基纳米催化剂和装填于反应器下层的C2+醇脱水制低碳烯烃的酸性分子筛组成,Cu基纳米催化剂与酸性分子筛的质量比为1:4~4:1,CO2首先经上层Cu基纳米催化剂高效定向合成C2+醇中间体,再经下层酸性分子筛脱水制备低碳烯烃,保证高CO2转化率的同时获得更高的C2‑C4低碳烯烃选择性,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CO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串联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一种典型的温室气体,具有体量大、能量低、富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中排放的CO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如何高效、快捷、绿色、节能地处理CO2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CO2催化加氢制备CO、甲烷、甲醇、甲酸等C1化学品和二甲醚、低碳烯烃、低碳醇、长链烷烃及芳烃等液态燃料已成为CO2转化和利用的主要途径。其中,C2-C4低碳烯烃是聚合物合成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以不可再生的石油为原料进行生产。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研究和开发以CO2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极为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需求,同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目前,CO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反应路径主要分为费托合成(Fisher-TropschSynthesis,FTS)路线和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MTO)路线。费托合成路线是CO2首先经逆水煤气变换反应(RWGS)还原形成CO中间体,CO再经费托合成加氢形成低碳烯烃,常用催化剂为Fe基、Co基或Rh基RWGS-FTS双功能催化剂;反应条件相对温和(300~350℃),CO2转化率高,但受FTS产物分布规律(Anderson-Schultz-Flory,ASF)的限制,CH4含量高(>15%),低碳烯烃含量低,Fe基催化剂易团聚失活。中国专利CN 106031871 B报道了采用添加氧化物助剂的Fe3O4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显示了较高的CO2的转化率,但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仅为28%。中国专利CN 112169799 A公开了采用碱金属和钴、镍或镁改性含Fe水滑石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在CO2转化率为32.5~43.5%时,低碳烯烃选择性为30.3~46.4%,但CH4选择性高达9.8~1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4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陶瓷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磁控溅射多功能镀膜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