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态试纸条、制备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4652.3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武;梁美娟;唐晓倩;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43;G01N33/532;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试纸 制备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双模态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层析试纸条和可结合待测物的聚多巴胺-铜复合纳米材料标记的多克隆抗体反应试剂,其中:所述的层析试纸条包括纸板,纸板的一面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吸水垫、检测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所述检测垫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垫,硝酸纤维素膜上自上而下设置横向质控线和检测线,所述检测线上包被有识别待测物的纳米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所述质控线上包被有可与前述聚多巴胺-铜纳米材料标记的多克隆抗体结合的多克隆抗体。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双模态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垫长40~45mm,宽3~5mm;检测垫长25~30mm,宽3~5mm;样品垫长12~18mm,宽2~4mm,相邻各垫的交叠长度为1~3mm;所述检测垫上的检测线与样品垫上沿的间距为5-8mm,质控线和检测线的间距为5-12mm。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双模态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析试纸条中检测垫上每厘米检测线所需的纳米抗体或单克隆的包被量为150~900ng;每厘米质控线所需的羊抗兔多克隆抗体的包被量为150~600n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态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物为黄曲霉毒素产毒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检测线上识别待测物的抗体为纳米抗体或单克隆抗体,与纳米抗体或单克隆抗体相结合的抗体为兔源或鼠源多克隆抗体;所述的质控线上可与多克隆抗体结合的抗体为羊抗兔或羊抗鼠多克隆抗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态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结合待测物的聚多巴胺-铜复合纳米材料标记的多克隆抗体由聚多巴胺-铜纳米材料与可识别待测物的多克隆抗体经过物理吸附后封闭制得,制备方法:将多巴胺-铜纳米分散液和可识别检测物的多克隆抗体溶液混合振摇,使聚多巴胺-铜复合材料和可识别待测物的多克隆抗体充分结合,后封闭多余活性位点,离心后得到聚多巴胺-铜纳米材料标记的多克隆抗体。
6.根据权力要求5中所述的双模态试纸条、制备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铜纳米分散液的浓度为1.0-3.0mg/mL;所述可识别待测物的的多克隆抗体浓度为10-1000μg/mL;多巴胺-铜复合纳米材料分散液与多克隆抗体溶液的质量比为1.5-50:1;所述的振摇时间为1-4h;所述封闭液为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质量百分比为0.5-5.0%。
7.根据权力要求6中所述的双模态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铜纳米分散液采用一步法制得,制备方法为:一定量盐酸多巴胺溶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与乙醇的混合溶液中,20-35℃搅拌反应0.5-3h;逐滴加入硫酸铜水溶液,20-35℃搅拌反应2-6h,反应结束后,后处理得到聚多巴胺-铜纳米颗粒。
8.根据权力要求7中所述的双模态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为0.5-1.5mg/mL;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的浓度10mM,pH 8.5,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5:1;所述硫酸铜水溶液浓度为10-50mg/mL,所述硫酸铜与盐酸多巴胺的摩尔比为0.7-9.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46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