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开口型材拉弯工序工装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8439.X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文;董子轩;孙凯博;王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11/02 | 分类号: | B21D11/02;B21D11/10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开口 型材拉弯 工序 工装 总成 | ||
薄壁开口型材拉弯工序工装总成,包括薄壁开口型材和夹头装置;薄壁开口型材上设有U形槽,U形槽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开口处的两边沿向开口外侧翻展而形成翻边;两组夹头装置分别用于夹持薄壁开口型材的两端;夹头装置包括外壳、弹簧螺栓、连接座、压块A、压块B、动力轴和端部内衬块。本发明用于薄壁开口型材拉弯工序的装夹固定,其通过柔性衬包组件和侧壁夹持组件的配合,对薄壁开口型材的U形槽进行充填、开口及翻边进行包口、外侧壁面进行压实,实现了立体全方位的保护,有效避免了薄壁开口型材在拉弯过程中出现变形、起皱、断裂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薄壁开口型材拉弯工序工装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后碰撞横梁是一种常见的开口型材,其在加工过程中需经历拉弯操作整体弯曲成一定的弧度,其经过拉弯操作后的状态如图10所示。一方面,前后碰撞横梁通常为铝合金材质,其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以满足拉弯过程中的形变需求,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前后碰撞横梁的厚度设计的相对较薄,并通过设置加强筋或凸台结构提升强度。
基于上述的两个因素,前后碰撞横梁在拉弯中存在以下问题:1、拉弯工序所用夹具的装夹位置通常位于型材的两端,由于型材壁厚较薄,夹紧力过大则很容易将型材夹塌陷,夹紧力过小则容易在拉弯过程中夹具出现夹头滑移甚至松脱;2、拉弯过程中,型材在靠近弧形内侧的区域会产生材料挤压堆积的趋势,型材在靠近弧形外侧的区域会产生材料拉伸延展的趋势,这会导致型材在拉弯后出现截面畸变,边缘起皱的现象,严重影响成形质量;并且,随着弯曲程度的增大,截面畸变和边缘起皱现象愈发严重,这严重限制了型材的可弯曲程度;3、若型材中部存在隐裂纹等材料缺陷,在拉弯过程中,材料缺陷处会产生应力集中,存在型材突然断裂,向外弹开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薄壁开口型材拉弯工序工装总成,它用于薄壁开口型材拉弯工序的装夹固定,解决了薄壁开口型材在拉弯时存在夹持不便,变形起皱,断裂外弹风险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薄壁开口型材拉弯工序工装总成,包括薄壁开口型材和夹头装置;
薄壁开口型材上设有U形槽,U形槽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开口处的两边沿向开口外侧翻展而形成翻边;
两组夹头装置分别用于夹持薄壁开口型材的两端;夹头装置包括外壳、弹簧螺栓、连接座、压块A、压块B、动力轴和端部内衬块;
外壳呈套筒形,其内孔壁面为锥面,其两端分别设有连通至外壳内孔的型材装取口和动力接入口,其外圆面上环形均布有四个连通至外壳内孔的腰形孔,腰形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外壳轴向方向;
连接座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外壳内孔壁面的凸弧面,连接座另一侧设有安装面和插接部A;四个连接座呈环形均布在外壳内孔中,并呈两两相对布置;
弹簧螺栓头部一端位于外壳外部,弹簧螺栓杆部一端穿过外壳上的腰形孔,而伸入外壳内孔中,并与连接座螺纹连接;弹簧螺栓通过弹力迫使连接座的凸弧面压紧在外壳内孔壁面上;
两个压块A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座的安装面上,并相对布置;两个压块B可拆卸连接在另外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座的安装面上,并相对布置;两个压块A与两个压块B合围形成容纳区间,容纳区间与外壳的型材装取口直接连通;
动力轴活动安装在外壳的动力接入口上,其前端伸出在外壳外部,以接收外部动力,其后端伸入外壳内腔,其后端设有插接部B;动力轴通过插接部B与四个连接座的插接部A活动插接;动力轴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沿外壳轴向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通过插接部B与插接部A的插接结构带动四个连接座沿外壳内孔壁面同步移动,以扩大或缩小容纳区间;
端部内衬块上设有两个相对的侧立面和设在两个侧立面之间的上、下端面,端部内衬块上还设有两条贯通上、下端面的插槽,端部内衬块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缺口;端部内衬块活动安装在容纳区间内,其两个侧立面被夹紧在两个压块A之间,其上端面与压块B之间形成间隙;两条插槽在上端分别连通至间隙的两侧,两条插槽在下端各与一个缺口连通,从而使间隙、插槽、缺口依次连通而形成与薄壁开口型材形状相适应的夹持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4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优化预测性维护技术经济性的决策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