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庭厨房用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2839.6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朵儿;苏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泽科学技术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G08B21/14;G08B3/10;H05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赵夏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厨房 煤气 泄漏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报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家庭厨房用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端开设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通风口,壳体前端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导板,导板内侧开设有导槽,导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块,导块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密封板,密封板前端粘接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密封条,密封板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敏传感器,两个导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横板,横板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输出轴和密封板连接,壳体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盖板。本发明中,在煤气泄漏达到阈值时,喇叭进行鸣叫提升,同时通过密封条将通风口密封,从而防止电火花将室内的燃气点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庭厨房用煤气泄漏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氢和烷烃、烯烃、芳烃等,不同城市的煤气,CO、氢的含量可能相差比较大,煤气有毒是因为其中的CO、芳烃等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在低浓度下也能使人头晕、恶心及虚脱,因为CO气体有毒,所以通常所说的煤气报警器就是通过检测泄漏的CO气体浓度来作为报警判断的。
燃气泄漏报警器是对付燃气无形杀手的重要手段之一,出现燃气泄漏时,燃气泄漏报警器就能得到及时的警示,燃气报警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的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煤气报警器时刻处于通电待机的状态,在遇到大量的煤气泄漏时,煤气报警器内部产生的电火花容易引燃煤气,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报警器内电火花容易引燃煤气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家庭厨房用煤气泄漏报警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家庭厨房用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端开设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通风口,壳体前端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板,导板内侧开设有导槽,导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块,导块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密封板,密封板前端粘接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密封条,密封条和通风口相对应,密封板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敏传感器,两个导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横板,横板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输出轴和密封板连接,壳体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盖板,壳体内设置有报警机构。
优选地,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控制板,壳体后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块,固定块和壳体为一体结构,控制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固定块的顶部,壳体前端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喇叭,壳体前端开设有密布的通孔,通孔设置于喇叭的正前方,喇叭和气敏传感器均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为橡胶材料,密封板一侧开设有进气孔,密封条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和进气孔连通,进气孔连通有软管,软管连接有打气机构。
优选地,所述打气机构包括气囊,壳体前端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套架,套架内套设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和软管连通,连接管的底部和气囊连通,气囊内设置有通气机构,壳体内设置有挤压机构。
优选地,所述通气机构包括两个通气柱,气囊和连接管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和滑槽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弹簧,通气柱粘接固定于对应的两个滑块之间,通气柱底部和一侧开设有同一个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架板,架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壳体的前端内壁,架板前端内壁开设有定向槽,定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定向块,定向块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夹板,气囊设置于两个夹板之间,两个定向块之间螺纹连接有同一个双向螺杆,双向螺杆内侧贯穿架板,双向螺杆和架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架板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和双向螺杆上均套设固定有带轮,两个带轮之间套设有同一个皮带。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夹板内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粘接固定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报警机构包括T形套管,T形套管贯穿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前端,T形套管两侧均安装有警示灯,警示灯和控制板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泽科学技术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世泽科学技术研发(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2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