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穿轴式组合电机的大流量空气压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93931.4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7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章志涛;曹孝良;马玉华;张小沁;白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17/12;F04D29/056;F04D29/44;F04D29/58;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穿轴式 组合 电机 流量 空气 压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穿轴式组合电机的大流量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离心叶片盘、涡轮转子叶片组、内外风道分流盘,第一电机的轴为内轴,第二电机的轴为外轴,外轴套在内轴外部,离心叶片盘和外轴连接,第二电机通过外轴驱动离心叶片盘对从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进行初级压缩,以获得初级压缩空气,内外风道分流盘位于初级压缩空气出口处,将壳体内分为内风道和外风道,涡轮转子叶片组位于内风道中,涡轮转子叶片组和内轴连接,第一电机通过内轴驱动涡轮转子叶片组对由内风道过来的初级压缩空气进行次级压缩,最终从压缩空气出口得到所需要的压缩空气。本发明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穿轴式组合电机的大流量空气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主要用于提供起源动力,是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中,涡轮空气压缩机以其效率高、噪音低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行业需要压缩空气的场合。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涡轮压缩机中,有时要用到离心式与轴流式的组合,但由于两者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转速要求不同,通常在其间配置固定变速比的变速器进行耦合。变速器机构若要做大功率无极变速,内部设计就会很复杂,而且本身也要消耗一定的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穿轴式组合电机的大流量空气压缩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带有穿轴式组合电机的大流量空气压缩装置,由穿轴式组合电机、离心风扇、涡轮压缩机和壳体等其他相关部件组成,可以克服现有空气压缩装置变速器机构若要做大功率无极变速,内部设计就会很复杂,而且本身也要消耗一定的功率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带有穿轴式组合电机的大流量空气压缩装置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穿轴式组合电机的大流量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穿轴式组合电机系统与空气压缩系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压缩空气出口,所述穿轴式组合电机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轴为内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轴为外轴,所述外轴为空心轴,所述外轴套在内轴外部,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包括离心叶片盘、涡轮转子叶片组、内外风道分流盘,所述离心叶片盘、涡轮转子叶片组、内外风道分流盘均位于壳体内,所述离心叶片盘和外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外轴驱动离心叶片盘对从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进行初级压缩,以获得初级压缩空气,所述内外风道分流盘位于初级压缩空气出口处,将壳体内分为内风道和外风道,所述涡轮转子叶片组位于内风道中,所述涡轮转子叶片组和内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内轴驱动涡轮转子叶片组对由内风道过来的初级压缩空气进行次级压缩,最终从压缩空气出口得到所需要的压缩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变频调速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由各自的变频调速器控制,以达到较优的速度组合,来配合离心叶片盘和涡轮转子叶片组的不同工况。在负载需要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单独运行涡轮转子叶片组部分,以降低能耗,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以分别启动,以降低启动电流负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轴和外轴之间通过差速密封轴承连接固定,以保证有良好的同心度。
内风道和外风道的风量由内外风道分流盘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压缩空气出口处设有一排水阀,以便将内风道中可能积存的液体排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外风道分流盘与壳体之间为外风道,外风道用于带走由离心叶片盘惯性分离出的空气中的颗粒,位于外风道内的所述内外风道分流盘与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翅片,用于带走涡轮转子组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所述外风道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冷却气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39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卤素取代异吲哚啉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冷源晶体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