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柔性玻璃制备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97965.0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强;袁坚;史连莹;何聪;淮旭光;王瑞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3B25/12 | 分类号: | C03B25/12;C03B23/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知亦可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林秀钦 |
地址: | 054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柔性 玻璃 制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超薄玻璃制备技术领域,提出了超薄柔性玻璃制备方法及装置,包括步骤S1.对玻璃原片进行预热;步骤S2.对预热后的玻璃原片进行加热成型,玻璃原片宽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温度场、第二温度场、第三温度场三个不同温度的温度场,其中第一温度场位于中部,第二温度场、第三温度场依次对称设置在第一温度场的两侧,三个温度场的总宽度大于或等于玻璃原片的宽度;步骤S3.对玻璃原片进行退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楔形边部宽度过大导致材料浪费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薄玻璃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超薄柔性玻璃制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超薄柔性玻璃(UTG)是指厚度≤0.1mm的超薄玻璃,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最新研发的兼具玻璃和塑料优点的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新材料。UTG目标市场广阔,在柔性显示、柔性印刷、空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需求迫切。
目前超薄柔性玻璃制备工艺主要有浮法、溢流下拉法、窄缝下拉法、化学减薄法和二次下拉法。浮法、溢流下拉法和窄缝下拉法是一次成型技术,具体是将熔融的玻璃液一次热拉成型,制备出超薄柔性玻璃。一次成型技术难度极大,目前很少有企业掌握该项技术。化学减薄法和二次下拉法是二次成型技术,其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小批量超薄柔性玻璃的制备。
采用二次下拉法制备超薄柔性玻璃的过程中,是将玻璃原片加热到软化点以上,然后再经过牵引辊的牵引制备而成。由于玻璃表面张力的作用,玻璃的边部会发生收缩,形成楔形的边部结构。采用5mm厚度的玻璃原片进行拉制,楔形边部宽度达到50mm以上。对于超薄柔性玻璃成品,楔形边部都需要切割掉,严重造成了玻璃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超薄柔性玻璃制备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楔形边部宽度过大导致材料浪费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超薄柔性玻璃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对玻璃原片进行预热;
步骤S2.对预热后的玻璃原片进行加热成型,玻璃原片宽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温度场、第二温度场、第三温度场三个不同温度的温度场,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场位于中部,所述第二温度场、所述第三温度场依次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温度场的两侧,三个温度场的总宽度大于或等于玻璃原片的宽度;
步骤S3.对玻璃原片进行退火。
所述第一温度场的宽度L1比玻璃原片的宽度小40mm-60mm,所述第二温度场的宽度L2范围为:10mm≤L2≤20mm,所述第三温度场的宽度L3范围为20mm≤L3≤40mm。
所述第一温度场区域的温差为0-5℃。
所述第一温度场的温度为玻璃粘度介于106.6Pa·S~104Pa·S之间所对应的特征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场的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场高10℃~20℃,所述第三温度场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场低至少150℃。
所述第一温度场、所述第二温度场、所述第三温度场三个温度场的总宽度比玻璃原片的宽度大10mm-30mm。
玻璃原片送料速度为0.3mm/s~1mm/s,牵引出料速度为20mm/s~100mm/s。
步骤S3中退火温度低于玻璃粘度1012.4Pa·S所对应的特征温度。
超薄柔性玻璃制备装置,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预热区、加热定型区和退火区,所述预热区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辊,所述退火区的一侧设置有出料牵引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定型区包括设置在玻璃原片上下两侧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宽度与三个温度场总宽度相等,所述加热元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冷却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7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