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壳寡糖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98053.5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4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浩;朱婷;崔朋飞;吴诗瑞;王程;胡华安子;邱琳;蒋鹏举;周舒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8 | 分类号: | C08B37/08;C12N15/85;A61K47/61;A61K48/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寡糖 病毒 基因 药物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壳寡糖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该载体由壳寡糖(CSO)和胱胺二丙烯酰胺(CBA)通过Michael加成制备;CBA是一种交联剂,具有还原响应性,可将多个CSO单体通过双键加成组装在一起;CSO‑CBA通过静电作用力与pDNA吸附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该复合物生物相容性好,在多种细胞中均有很好的转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壳寡糖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通过纠正或补偿遗传缺陷的方法来改善乃至治疗某些疾病,比如取代病变细胞中的突变基因来治疗血友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囊性纤维化等诸如此类的遗传性疾病,或者向靶细胞递送遗传物质来治疗遗传病。研究发现,基因药物自身在体内很容易降解,所以为了有效地将基因药物递送至靶细胞,开发安全高效的载体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基因递送载体体系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非病毒载体以成本低、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非病毒载体通过增强核酸物质的容纳性,延长体内的循环周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然而仅靠单纯的非病毒载体,负载货物的能力有限,靶向性也不足,需要引入新的配体与之进行修饰,改善递送系统的持续释放和靶向性能。
壳聚糖是一类由氨基葡萄糖组成的阳离子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壳聚糖对生物大分子类药物和核酸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然而众所周知,作为共聚体的亲水片段,壳聚糖主要存在两个缺陷:一个是阳离子聚合物自身毒性较大,另一个是在生理pH 7.4时的水溶性差。而低分子量壳聚糖,也就是壳寡糖既能有壳聚糖的优势,又很好的规避潜在的劣势。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壳寡糖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该载体是可用于细胞中基因药物输送的非病毒载体。本发明的自组装纳米递送系统通过将重复单元1-20的壳寡糖通过交联剂胱胺二丙烯酰胺连接形成聚合物,提高基因药物进入靶细胞的效率。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壳寡糖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CSO-CBA),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其中,m为1-20的正整数,x为正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基于壳寡糖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壳寡糖和胱胺二丙酰胺通过迈克尔加成方法获得,壳寡糖和胱胺二丙酰胺的摩尔比为1:0.2-1:1.2,壳寡糖重复单元数为1-20。
壳寡糖表面有丰富的功能基团,可以包裹或吸附目的基因,它的修饰位点主要是伯胺和羟基,可以通过酰胺化或酯化、环氧-胺/羟基偶联、席夫碱形成和迈克尔加成等方法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在这里选择了迈克尔加成法进行伯胺修饰。修饰后的壳寡糖可与基因有更好的结合,交联后的壳寡糖/基因复合物经内吞进入细胞,可在细胞还原环境下响应性降解,能更好地释放基因。同时与交联剂胱胺二丙烯酰胺组装,能增加链长,而且经过修饰的壳寡糖与pDNA结合稳定性提高,从而提高转染效率,在L929、A549、4T1和NIH/3T3细胞转染中均得到很好地验证。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1)壳寡糖(CSO),用无水DMSO室温下溶解,加入三乙胺,搅拌均匀,得壳寡糖的DMSO溶液;(三乙胺是为了去掉壳寡糖中的酸根离子,优选的,CSO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3)
(2)将胱胺二丙烯酰胺,用无水DMSO室温下溶解,得胱胺二丙酰胺的DMSO溶液;
(3)将步骤(1)的壳寡糖的DMSO溶液和步骤(2)的胱胺二丙酰胺的DMSO溶液室温下混合均匀,转移至耐压瓶中,在反应温度下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条件优选60℃油浴24小时),反应结束后调节PH去掉多余的铵根离子(PH优选为4),接着用分子量截留值3500的透析袋纯水透析,冻干后得成品CSO-CB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8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术后卧床偏瘫患者辅助下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扭矩高刚性机器人关节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