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2307.6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1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俞盈盈;俞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晓东 |
主分类号: | B28B21/62 | 分类号: | B28B21/62;B28B21/80;E02D5/30;E02D5/5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方闻俊 |
地址: | 315450 浙江省余姚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生产装置,包括模具及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结构还包括第一挡板、张拉板、第一支撑板和张拉杆;所述第一挡板和张拉板上均设有供预应力筋穿过的穿孔使得预应力筋穿过第一挡板后锚固在张拉板上,第一挡板、张拉板设置在模具内,第一支撑板抵住模具的一端,张拉板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一挡板和张拉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张拉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空间;张拉杆穿过第一支撑板后与张拉板连接并能带动张拉板移动实现张拉。具有预应力主筋放张安全可靠的优点,还为制造不带端板的预应力混凝土桩提供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各类建筑结构体系的桩基基础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申请号为CN200510050212.1(公告号为CN168753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先张法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披露了这样一种具有钢绞线的混凝土管桩,其预应力主筋采用钢绞线,端板上有拉伸孔,钢绞线穿过拉伸孔制成锚具。但该专利申请也未披露如何具体实现钢绞线与端板的连接和锚固及其具体生产方法,而对于先张法离心混凝土桩制造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因为行业跨度大,一般也无从知晓如何将钢绞线应用于先张法离心混凝土桩的生产中;另外,根据其描述的技术方案及该专利申请的附图显示,其成型后的桩体端面有突出的锚具,使得接桩不可能实现,该突出的锚具在施工打桩过程中容易被打破,从而使桩身预应力遭到破坏并减损其抗弯、抗剪等技术性能。所以,按其披露的技术方案无法生产,即便生产出来了也根本无法实用于桩基工程,该专利仅仅从理论上提出了将钢绞线运用于先张法离心混凝土桩的概括性的技术构想,但无法应用于现实生产及施工中。
针对前述现状,本申请人提出过改进方案,如专利号为ZL201410034909.9(公告号为CN163741673B)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自锚式钢绞线先张法离心混凝土桩及制造方法”披露了这样一种桩,包括中空的混凝土桩体、位于混凝土桩体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包括轴向布置的预应力主筋、绕置在所述主筋外的箍筋及至少一块位于混凝土桩体端部的端板;所述混凝土桩体至少一个端部套有桩套箍,桩套箍与端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为钢桶结构;桩套箍或端板上固定连接有锚固筋;其特征在于:预应力主筋为钢绞线,至少所述一块端板上开有多个供钢绞线穿过的穿孔,穿孔与钢绞线为一一对应关系,使穿过端板的穿孔的钢绞线能与外界的钢绞线锁紧结构连接,在离心成型之前张拉钢绞线并使得钢绞线被钢绞线锁紧机构锁紧;所述端板上还开有多个用以与钢绞线锁紧结构连接的螺纹连接孔,所述端板没有受到钢绞线的回缩力,钢绞线通过凝固后的混凝土的握裹力实现锚固,这是一种自锚式的先张法混凝土桩。
现有自锚式预应力混凝土桩及生产装置在制备过程中存在下述缺陷。
1、张拉预应力筋(如钢绞线,也可以是钢棒或螺纹钢)需用穿心千斤顶对每根钢绞线分别张拉,拉伸到规定数值并使夹头组件锁紧钢绞线,单根张拉,效率低下;
2、重要的是,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以下方式对预应力筋(如钢绞线,也可以是钢棒或螺纹钢)进行放张,直接切断位于锚固板、张拉板之间的钢绞线放张,这种放张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预应力筋在放张前具有极大的预应张力,直接切断,钢绞线锁紧结构或锚固墩头会如子弹般飞出,实际过程中飞出的钢绞线锁紧结构或锚固墩头会将钢板击凹陷。
综上所述,如何生产出一款能同步张拉且放张安全的预应力混凝土桩及提供相应的生产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预应力筋放张安全可靠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生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晓东,未经俞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2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