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礁性鱼类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02848.9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3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柴学军;薛彬;张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61/7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涂泉达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礁 鱼类 转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礁性鱼类转运装置,包括,集装箱,集装箱具有箱体结构,集装箱的上方开口且设有气密盖,气密盖的中部开设有排气孔,还包括储鱼罐,储鱼罐设于集装箱的内部,储鱼罐通过减震弹簧与集装箱的侧壁固定连接,储鱼罐具有圆柱状中空结构,储鱼罐的内部设有防波板,两个防波板之间设有人工鱼礁,防波板的中部设有过流孔;本发明根据岩礁性鱼类对岩礁环境的偏好,在储鱼罐内部设置防波板和人工鱼礁,使鱼类不会因为运输过程中水体频繁晃动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机体适应性反应,造成鱼类死亡或身体机能下降,诱发疾病,防波板和人工鱼礁的组合结构还可以控制水体的摇晃频率,进而防止车辆因水体剧烈晃动导致车辆重心不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鱼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礁性鱼类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成品鱼活体运输中,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通过提高运输密度降低运输成本,过高的密度会使鱼体产生机械损伤,水体溶氧不足以及过多的代谢产物会造成水质下降,虽不会造成鱼体的死亡,但会对鱼体产生许多不可逆 的影响,水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变温动物生存的影响也极大,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且一般均有其适宜生存的水温范围,若生存环境水温变化超出其耐受范 围 会影响其生理机能,甚至死亡。
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带有自动供氧功能的活鱼运输桶(CN111345259A),该发明通过借助车辆的颠簸以及行驶过程中的刹车和启动,使得筒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在运输车辆上滚动,进而不断的挤压间隔鼓气气囊内的气室,进而使得空气中的氧气能够补充到筒体的水中,进而弥补筒体中活鱼消耗的氧气,进而提高了筒体中活鱼的存活率,同时过程中不需要外部的能源投入,进而提高了使用的经济性;但是其所提供的供氧系统并不稳定,而且车辆颠簸会激起较大的水波,会使鱼类产生机体适应性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礁性鱼类转运装置,以解决岩礁性鱼类对运输过程中的生存环境产生应激反应、运输过程中水体晃动剧烈、储鱼装置内供氧不足、鱼类排泄物不易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礁性鱼类转运装置,包括,集装箱,集装箱具有箱体结构,集装箱的上方开口且设有气密盖,气密盖的中部开设有排气孔,集装箱的侧壁上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贯穿集装箱的侧壁,减震弹簧的一端部设有限位端,限位端设于集装箱的外侧壁上, 储鱼罐,储鱼罐设于集装箱的内部,储鱼罐通过减震弹簧与集装箱的侧壁固定连接,储鱼罐具有圆柱状中空结构,储鱼罐的内部设有防波板,两个防波板之间设有人工鱼礁,排气孔贯穿储鱼罐的顶部,防波板具有曲面圆板结构,防波板的中部设有过流孔,人工鱼礁具有半球状壳体结构,人工鱼礁的弧面和底面分别与两个防波板固定连接,人工鱼礁上设有若干个鱼礁孔,鱼礁孔的大小不一,人工鱼礁的弧面朝向车辆行进方向的反方向设置;
该一种岩礁性鱼类转运装置根据岩礁性鱼类对岩礁环境的偏好,在储鱼罐内部设置防波板和人工鱼礁,使鱼类不会因为运输过程中水体频繁晃动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机体适应性反应,造成鱼类死亡或身体机能下降,诱发疾病,具体地,防波板的上端部靠近车头方向倾斜设于储鱼罐的内部,沿着水平方向设有至少四个防波板,每两个防波板为一组,每组的两个防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人工鱼礁,一方面,倾斜设置的防波板利用其本身具有的波浪状曲面结构,可以对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波浪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运输过程中由于惯性产生较大的波浪,使水中的鱼类撞击储鱼罐侧壁,造成鱼类损伤;另一方面,车辆驻车或者急刹时的惯性导致水体向前冲击防波板,人工鱼礁的弧面可以对防波板的受力进行分散,对其起到加固作用;另一方面,人工鱼礁具有中空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大小不一的鱼礁孔,可以做为不同大小鱼类的暂时栖息地,避免较长时间的运输,鱼类不熟悉生存环境,使鱼类产生机体适应性反应;另一方面,防波板和人工鱼礁的组合结构可以控制水体的摇晃频率,进而防止车辆因水体剧烈晃动导致车辆重心不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2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