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体协同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6635.3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4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贾科;钮厚敏;刘鑫;李俊涛;温志文;毕天姝;郭小江;申旭辉;汤海雁;李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18;H02M3/04;H02M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0 | 代理人: | 焦丽雅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协同 电压 穿越 控制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整体协同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为: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结合无功功率支撑电压的机理,分析多DC/AC换流站并网无功出力对近故障DC/AC换流站端口电压影响机理;
步骤2: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两阶段无功协调控制策略,在分场景细化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对DC/AC换流站无功电流输出进行通用化整定,给出了一套自动化整定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风电场国标要求,将第一阶段的无功电流输出整定为满足国标的最小取值;
步骤(2):整定第二阶段中各换流站裕量系数的取值,并对其全电压区间的无功电流输出进行整定,保证整定可推广至多场站并网系统,同时给出明确的自动化整定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协同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在故障穿越期间应将DC/AC换流站的有功功率输出尽可能降低,以保证其提供无功支撑时,交流汇集线路上的无功损耗最小;
其次,输电系统中,两节点间的电压关系为:
式中,表示系统中两节点间的电压降落;ΔU、δU分别表示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和横分量;P、Q、U分别表示输入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有名值;R、X分别表示两节点间的电阻、电抗;
根据式(1)分析可知,经无功协调后,若各换流站输出无功总量增大,则汇集母线处的电压必然抬升;同理可知,换流站端口电压也必然抬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协同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
所述无功协调控制为两阶段协调控制策略:
第一阶段为初始补偿阶段:电网发生故障后,各场站并网电压跌落,DC/AC换流站根据电压跌落程度向电网注入无功功率支撑电压,此过程无需通信;
第二阶段为协调补偿阶段:在DC/AC换流站本地控制中引入裕量系数,总控站利用通信获知各换流站端口电压并处理下发,各换流站结合接收的电压信息对剩余容量进行再利用,向电网增补无功电流,使系统中各换流站端口电压得到进一步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协同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2中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内容:
参照《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第1部分:陆上风电》(GB/T19963.1-2021),无功电流的注入值IT与并网点电压标幺值UT之间满足式(2)关系:
IT=K1×(0.9-UT)×IN,(0.2≤UT≤0.9) (2)
式中,IN为换流站额定电流;K1表示动态补偿系数,取值应不小于1.5,不大于3;
将初始补偿无功电流的大小ITi整定为:
ITi=1.5(0.9-UTi)INi(0<UTi<0.9) (3)
其中,UTi、INi分别指第i个场站的DC/AC的端口电压标幺值、额定电流有名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66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