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湿节能机用电加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0089.0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1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杜贤平;杨旭;刘杰;华青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8/108;F24F11/58;F24F11/89;F24F13/00;F24F13/28;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朱荣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节能 用电 加热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除湿设备领域,涉及电加热技术,用于解决现有除湿机加热系统对空气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具体是一种除湿节能机用电加热系统,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面贯穿连通有均匀分布的通风管,所述主箱体的两个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电热管;本发明通过将电热管设置成蜿蜒形状,其中加热段与通风段一一对应,空气进入到主箱体内部后通过若干个通风段向下传输,因此电热管的加热段与通风段一一对应,保证了在通风段中的空气的加热效率,通过在干燥段内设置多组干燥组件,利用安装板上的干燥网板对流经空气中的水蒸气进行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湿设备领域,涉及电加热技术,具体是一种除湿节能机用电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去湿机也称为除湿机、吸湿器、抽湿机,是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此时空气中的水份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降低。
现有的除湿机加热系统通常是采用电热管对空气直接进行加热,而由于电热管的管径较小,因此空气与电热管的接触面积较小,在使用时对空气的加热效率较低,无法达到对空气进行快速加热的目的。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节能机用电加热系统,用于解决现有除湿机加热系统对空气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对空气进行加热的除湿机加热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除湿节能机用电加热系统,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面贯穿连通有均匀分布的通风管,所述主箱体的两个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电热管;
所述电热管为蜿蜒形管件,且电热管包括两个导热段与若干个加热段,两个所述导热段分别与两个安装座连接,若干个加热段位于两个导热段之间,所述通风管包括通风段与干燥段,所述通风段与加热段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干燥段通过螺栓与螺母固定安装在通风段的底部,且干燥段与通风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干燥段内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干燥组件,所述主箱体内侧壁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内顶壁贯穿连通有进气管,所述主箱体顶部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干燥段内壁的挡板与活动连接在干燥段前后内壁之间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辊,所述转辊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个侧面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干燥网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一端与干燥段内壁固定连接,挡板的另一端与干燥段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挡板与干燥段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一个开口,相邻两个干燥组件的开口在干燥段内的开设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正面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一侧与主箱体正面相铰接,所述箱门另一侧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滑线圈,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有防滑线圈。
进一步地,每个干燥段的底部均设置有湿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对干燥段内完成干燥的空气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湿度值发送至设置在主箱体内壁的处理器中,处理器接收到的湿度值与湿度阈值进行比对,若湿度值小于等于湿度阈值则判定干燥合格;若湿度值大于湿度阈值则判定干燥不合格,处理器向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发送网板更换信号,管理人员接收到网板更换信号后将对应的干燥网板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该除湿节能机用电加热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0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