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燃料物流车整车控制安全互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2314.4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8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尹婉;鲁飞;仇浩宇;李云;夏侃侃;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14;F16F15/067;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申龙华 |
地址: | 23005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物流 整车 控制 安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物流车整车控制安全互斥装置,包括用于安装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的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所述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柔性缓冲架,柔性缓冲架用于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的缓冲减震;其中,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腔体,散热腔体向壳体吹送气流用于互斥电路元器件的散热,通过设置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实现对互斥电路元器件的安装,并通过在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的外部增设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柔性缓冲架,通过柔性缓冲架的减震作用,从而实现壳体对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的防碰撞保护,提高互斥电路元器件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物流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物流车整车控制安全互斥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车辆上的燃料电池发电可以供给车载动力电池,也可以给车载动力电机提供动力来源,其续航里程可以达到250公里以上。纯电动物流车因为电池体积和重量限制,续航里程普遍在150-200公里,经常出现中途电池耗尽的情况,氢燃料车因为加气快,续航里程多等特点优于同吨位纯电动物流车型,所以在应用领域比纯电动车型优势明显,可以利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特点,成为其他纯电动物流车的移动充电电源。
现有的氢燃料物流车在整车控制上通常采用安全互斥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安全互斥装置中的电气元件在实际使用操作时缺少保护壳体,对于互斥装置中的电气元件防护性较差,安全性较低。
因此需要一种氢燃料物流车整车控制安全互斥装置,能够对整车控制中的互斥电路元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物流车整车控制安全互斥装置,通过设置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实现对互斥电路元器件的安装,并通过在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的外部增设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柔性缓冲架,通过柔性缓冲架的减震作用,从而实现壳体对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的防碰撞保护,提高互斥电路元器件的安装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氢燃料物流车整车控制安全互斥装置,包括用于安装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的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所述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壳体内部;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柔性缓冲架,柔性缓冲架用于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的缓冲减震;
其中,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腔体,散热腔体向壳体吹送气流用于互斥电路元器件的散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缓冲架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壳体内部底面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散热腔体底面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缓冲架还包括两根滑杆,在两根所述滑杆的两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根所述滑杆同一侧的两个滑动块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梁关于滑杆径向中线对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滑动块的顶部固定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在每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均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在互斥电路元器件安装盒的底面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缓冲架沿水平方向同一侧的两个连杆呈八字型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梁之间通过两个弹性带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腔体的外部两侧设置有送风扇,散热腔体的底面上呈矩形阵列开设有送风孔,所述送风孔呈喇叭状结构用于将气流在传送过程中进行扩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腔体内活动连接有外连接平台,所述外连接平台用于外部元器件的安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2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