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3028.X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1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苏胜;任强强;向军;胡松;汪一;江龙;徐俊;郑凯月;贾萌川;舒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N5/00 | 分类号: | F23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徐琪琦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锅炉 灵活 燃烧 优化 方法 | ||
1.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燃煤锅炉灵活运行下的锅炉系统的特征参数数据;
S2、利用燃煤锅炉的DCS控制系统对特征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燃煤锅炉的燃烧状态,具体为:若判断燃煤锅炉此时未稳燃,特征参数数据进入燃煤锅炉的稳燃系统进行分析;若燃煤锅炉此时已经稳燃,特征参数数据进入燃煤锅炉的燃烧优化系统进行分析;
S3、稳燃系统或燃烧优化系统分析后产生的指令至DCS控制系统,从而控制锅炉系统的运行参数,即控制燃煤锅炉的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特征参数数据至少包括煤质参数、给煤量、一次风煤粉浓度、给风量、二次风门开度、烟道CO浓度、炉膛CO浓度、尾部氧量、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质参数至少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硫含量及低位发热量,所述煤质参数由燃煤锅炉的煤质在线检测装置分析得到;所述一次风煤粉浓度由燃煤锅炉的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检测装置分析得到;所述烟道CO浓度由所述燃煤锅炉的烟道CO在线检测装置分析得到;所述炉膛CO浓度由所述燃煤锅炉的炉膛CO浓度在线检测装置分析得到;所述飞灰含碳量由燃煤锅炉的飞灰含碳量在线检测装置分析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判断燃煤锅炉是否稳燃的方法包括:
S21、根据燃煤锅炉特征参数数据对燃煤锅炉的负荷进行判断,若负荷在40%以上,则认为锅炉稳燃,反之则进行以下操作;
S22、连续收集5分钟的炉膛CO浓度平均值和一次风煤粉浓度平均值数据,各自组成对应数组;
S23、分别计算5分钟内炉膛CO浓度平均值和一次风煤粉浓度平均值的极值百分数;
S24、若炉膛CO浓度平均值的极值百分数相较于一次风煤粉浓度平均值的极值百分数偏差在±10%以内,认为锅炉稳燃,反之认为锅炉未稳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稳燃系统产生指令的方法包括:
S311、计算炉膛CO浓度平均值的极值百分数与一次风煤粉浓度平均值的极值百分数偏差;
S312、若该极值百分数偏差在10%以上,每超过1%增大二次风门开度1%;若该极值百分数偏差在-10%以下,每超过1%减小二次风门开度1%;
S313、反馈调节至该极值百分数偏差在±10%以内,认为锅炉稳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燃烧优化产生指令的方法包括:
S321、根据燃煤锅炉燃烧特征参数数据采用反平衡法计算锅炉效率;
S322、依次对燃煤锅炉的总风量增加1%,观察燃煤锅炉效率变化;若燃煤锅炉效率增加超过0.1%,则继续增大总风量1%;反正燃煤锅炉效率减少若超过0.1%,则减少总风量1%;
S323、依次反馈调节至燃煤锅炉效率变化稳定在0.1%之间,认为燃煤锅炉效率稳定,且该状态下,燃煤锅炉的效率最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特征参数数据由所述燃煤锅炉配套的在线检测系统测得,所述在线检测系统包括煤质在线检测装置、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检测装置、CO在线检测装置及飞灰含碳量在线检测装置;其中CO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烟道CO在线检测装置和炉膛CO在线检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灵活稳燃与燃烧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质在线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燃煤锅炉的每个磨煤机出口管道上;所述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检测装置设有多套,并分别安装在每一层煤粉燃烧器联结的每只管道上;所述烟道CO在线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燃煤锅炉的省煤器出口和SCR脱硝入口之间;所述炉膛CO在线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燃煤锅炉的炉膛的主燃区和燃尽区;所述飞灰含碳量在线检测装置应在所述燃煤锅炉的尾部烟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30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