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度多孔铜及其电磁悬浮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14438.6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9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阮莹;翟佳明;王建忠;魏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3/02 | 分类号: | B22F3/02;B22F3/11;B2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苗苗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度 多孔 及其 电磁 悬浮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梯度多孔铜的电磁悬浮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铜粉和碳酸氢铵粉末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将所述混合粉末进行压制,得到前驱体;
将所述前驱体进行电磁悬浮加热,得到梯度多孔铜;所述电磁悬浮加热的温度为1050~1200℃;所述电磁悬浮加热的保温时间为1~5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的粒径为50~4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粉末中碳酸氢铵的含量为5~1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和碳酸氢铵粉末的混合方式为球磨混合;所述球磨混合的转速为150~350r/min;所述球磨混合的时间为20~4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的压力为1~2MPa,保压时间为1~3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为圆柱状前驱体;所述圆柱状前驱体的直径为5~10mm,高度为5~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悬浮加热在电磁感应悬浮加热装置中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悬浮加热装置的输入功率为5~15kW,频率为100~500kHz。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悬浮加热装置的内部设置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所述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采用直径为3~8mm的空心铜导管绕制,包括上端线圈和下端线圈;所述上端线圈和下端线圈反向串联绕制;所述上端线圈和下端线圈之间设置有12~18mm的间距用于悬浮所述前驱体。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梯度多孔铜;所述梯度多孔铜的孔隙由中心至边缘呈现孔径变小、孔数量增多的梯度变化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44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