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候性好的隐形车衣用自修复复合涂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15552.0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4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山君;宋朝辉;韩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77/00;C09D7/65;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杭州衡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6 | 代理人: | 尹丽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候性好 隐形 车衣用 修复 复合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候性好的隐形车衣用自修复复合涂层制备方法,涉及汽车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所述自修复复合涂层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双硫键树脂的合成、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中空介孔微球的制备、微胶囊制备、微球复合胶囊、涂层材料制备等步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外援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微球复合胶囊添加至热固性树脂材料中,有效保证涂层材料的自修复性和耐候性,并且提升材料的疏水效果,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候性好的隐形车衣用自修复复合涂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漆面保护膜,俗称车衣膜,使用时,将其贴在汽车车身漆面上用于保护车漆,起到防刮擦、耐污渍、耐环境腐蚀、装饰美观等功能。一般车衣膜在设置后需要在外层涂覆一层自修复涂层即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仿照生物自主愈合的能力,使材料能够在破损后自动修复破损、恢复材料正常功能。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可以自动检测破损并主动修复,节省了大量人力,可以降低材料运营期间的维修养护成本,延长材料的使用年限,满足对社会环境友好的需求。
在汽车表面受到到剐蹭时,自修复涂层表面产生细小的划痕后能够在短时间或者受热/表面酸碱度变化等条件下进行自动修复,即对车衣外部涂覆自修复涂层能够有效保证汽车外层的美观性,并且降低汽车损坏后的维修成本。
现有的车衣自修复涂层大多是采用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来制备,即此种类型修复材料可以仅凭借自身的化学结构属性在受到破坏后做到自我修复,本征型自修复材料主要分为2种:带有可逆共价键的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带有可逆非共价键的聚合物材料,如申请号CN202110192627.1公开的一种用于TPU隐形车衣的水性自修复涂料及涂层,通过自修复聚氨酯树脂来达到良好的自愈和耐候效果,但是由于汽车在实际使用时发动机的温度,以及烈日下金属吸热造成车体表面温度过高会造成加速车衣和涂层的氧化,特别是这类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往往容易在长时间时候后自愈效果大幅度降低,且同时会容易出现雨斑和发哑等问题,给实际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困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候性好的隐形车衣用自修复复合涂层制备方法,通过外援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微球复合胶囊添加至热固性树脂材料中,有效保证涂层材料的自修复性和耐候性,并且提升材料的疏水效果,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候性好的隐形车衣用自修复复合涂层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双硫键树脂的合成、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中空介孔微球的制备、微胶囊制备、微球复合胶囊、涂层材料制备等步骤。
优选的,所述双硫键树脂的合成方式为:将多元醇混合异氰酸酯单体进行反应后添加扩链剂和封端剂混合制得双硫键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备用,且多元醇、异氰酸酯单体、扩链剂和封端剂的质量比为20∶9∶3∶0.8。
优选的,所述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式为:向80%的乙醇溶剂中加入表面分散剂和引发剂后再加入苯乙烯,在氮气的保护下持续搅拌混合,后洗涤得聚苯乙烯微球备用,且苯乙烯、分散剂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2∶0.1。
优选的,所述中空介孔微球的制备方式为:将上述聚苯乙烯微球混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加入氨水,再滴加正硅酸乙酯溶液搅拌均匀后离心干燥,得中空介孔微球备用,且聚苯乙烯微球、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硅酸乙酯溶液的质量比为5∶1∶5。
优选的,所述微胶囊制备方式为:将双硫键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干燥研磨成粉,制得双硫键聚氨酯丙烯酸酯粉末与环己烷按照质量比1∶7进行混合制成悬浮乳液,同时将1,6-己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环己烷按照质量比7∶1∶41混合制备成己二胺乳,将己二胺乳液滴加至悬浮乳液中充分搅拌后离心,得微胶囊备用,其中己二胺乳液和悬浮乳液的质量比为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5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度测量自动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力装置及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