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工实验室安全试验智能管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6191.1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1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胡荣华;吴栋;付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荣华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8B21/1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嘉宏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60 | 代理人: | 李兵 |
地址: | 565100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实验室 安全 试验 智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实验室安全试验智能管控方法。本发明中,所述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联动排风模块和烟雾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建立管制化学品的智能管控,可以进一步降低管制化学品在实验室存储、使用等环节的风险,提升高校管制化学品的管理水平。通过智能试剂柜及其管理系统可实时掌握学校、院系、实验室管制化学品使用量、存量等信息。同时,智能试剂柜具备各种异常报警功能,如柜门打开超时、试剂混放、试剂在规定时间内未归还以及温度过高、TVOC超限等,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给各级管理人员,实现全程可监控,达到规范存储和使用试剂,提高过程安全管理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室安全管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化工实验室安全试验智能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场。科研活动探索性强、不确定性大、学科交叉显著,加之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危险源众多,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挑战。
但是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依靠实验人员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专业知识技能、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等传统的人力方式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安全防范工作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化工实验室安全试验智能管控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化工实验室安全试验智能管控方法,包括启动模块、环境监测模块、监测联动排风模块、危化品看护模块、智能管控模块、报警功能模块、安全监管App模块、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烟雾监测联动排风模块、智能试剂柜存储模块、自动称量记录模块、身份认证模块,所述启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环境监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环境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危化品看护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危化品看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智能管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智能管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报警功能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报警功能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安全监管App模块的输入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联动排风模块和烟雾监测联动排风模块,所述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联动排风模块和烟雾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监测联动排风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智能管控模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智能试剂柜存储模块、自动称量记录模块和身份认证模块,所述智能试剂柜存储模块、自动称量记录模块和身份认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智能管控模块的输入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监测模块通过温湿度探测器实时监测实验室内温湿度,并将数据传输至系统服务器;实验室温湿度阈值可通过监测控制中心自定义设置,当室内温度或湿度高于报警阈值时,立即发出报警至用户,同时系统服务器通过总线协议,对实验室内制冷器进行启停、温度、模式等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降温、除湿,当检测到室内温湿度达到标准值时,自动关闭降温除湿控制系统;此功能满足了实验室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等对于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联动排风模块通过有毒有害气体探测器实时监测对应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将数据传输至系统服务器;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报警至用户,同时启动实验室内排风系统,经一段时间浓度降低至标准值后,自动关闭排风系统;此功能实现了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时第一时间现场及远程报警并将超标有毒有害气体排出实验室外,可有效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烟雾监测联动排风模块通过烟雾探测器实时采集实验室内的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系统服务器,当监测到室内烟雾浓度高于报警阈值时,立即发出警报,同时启动实验室内排风系统;系统服务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不同级别的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荣华,未经胡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6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