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0401.4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5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段旭文;王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冷式 机载 两相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涉及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领域。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包括:储液排液模块、蓄冷散热模块和回流模块;储液排液模块储存并输送液体工质;蓄冷散热模块采用液体工质带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蓄冷散热模块还用于使液体工质汽化,吸收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汽化工质为汽化后生成的气液混合工质或汽化后生成的气体工质;回流模块将升温后的液体工质和汽化工质传送至储液排液模块,从而形成闭环回路。本发明能实现机载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并解决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以及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先进飞机采用大量高集成度的电子设备,导致发热量迅速增加,将电子设备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需求愈发迫切。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飞机各个系统或部件的散热需求,从热量的产生、传输以及热沉等方面考虑,统一配置和管理。由于传统的散热技术无力实现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且存在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散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以实现机载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并解决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储液排液模块,用于储存并输送液体工质;
蓄冷散热模块,与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连通,用于采用所述液体工质带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所述蓄冷散热模块还用于使所述液体工质汽化,吸收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所述汽化工质为汽化后生成的气液混合工质或汽化后生成的气体工质;
回流模块,分别与所述蓄冷散热模块和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连通,用于将所述升温后的液体工质和所述汽化工质传送至所述储液排液模块。
可选地,所述储液排液模块包括:
储液罐,用于储存液体工质;
抽取泵,与所述储液罐连通,用于将所述液体工质抽取至所述蓄冷散热模块。
可选地,所述蓄冷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包括热沉和设置在所述热沉上的蓄冷装置;
所述蓄冷装置用于采用流入的所述液体工质带走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
所述热沉用于使流入的所述液体工质汽化,吸收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
可选地,所述蓄冷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和多个翅片;
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热沉上;所述翅片按设定排布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目标设备相接;
所述隔板用于引导液体工质沿所述翅片的表面流动。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预热器;
所述预热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储液排液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热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预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沉的输入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回流模块包括:冷凝器和再热器;
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热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再热器连通;
所述再热器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所述预热器和所述蓄冷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还包括:
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抽取泵的连通管道上,用于对所述液体工质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0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记录饮食量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提高轮胎NVH的方法及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