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送同受系统受端交流故障后的线路协调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6798.8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7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易建波;张真源;李坚;井实;赵雪洋;范树威;谷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16;H02J3/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交流 故障 线路 协调 恢复 方法 | ||
1.一种同送同受系统受端交流故障后的线路协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系统阻抗网络结构及受端交流运行工况,计算同送同受系统的电压恢复强度因子;
(1.1)、根据同送同受系统送端整流侧交流系统阻抗网络及受端逆变侧交流系统阻抗网络,计算同送同受系统结构下的多馈出交互因子与多馈入交互因子:
其中,MOVIFji表示送端换流母线i和j的多馈出交互因子,MIIFji表示受端换流母线i和j的多馈入交互因子;ZRij、ZRii为送端整流侧交流系统阻抗网络的互阻抗与自阻抗,ZIij、ZIii为受端逆变侧交流系统阻抗网络的互阻抗与自阻抗,ΔURi、ΔURj为系统送端换流母线i和j的电压,ΔUIi、ΔUIj为系统受端换流母线i和j的电压;
(1.2)、计算同送同受系统送端作用系数α和受端作用系数β;
其中,ΔUacR表示受端换流母线故障时对应的送端整流侧换流母线允许的最大电压偏移量,ΔUacI表示受端换流母线故障时受端逆变侧换流母线允许的最大电压偏移量;
(1.3)、计算同送同受系统受端换流母线间的电压交互因子:
MOMI_IFji=αMOVIFji+βMIIFji
其中,MOMI_IFji表示受端换流母线i和j的间的电压交互因子;
(1.4)、计算同送同受系统受端换流母线的有效短路比:
其中,MOMI_ESCRi表示受端换流母线i的有效短路比,Saci为受端换流母线i处的短路容量;Qci为受端换流母线i处的电容器、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容量;PdNj为受端换流母线j处的额定直流功率;n为母线条数;
(1.5)、计算同送同受系统中每条母线的电压恢复强度因子;
其中,MOMI_VRIFi表示受端换流母线i的电压恢复强度因子,MOMI_ESCRi表示受端换流母线i的有效短路比,Pdmax表示与各换流母线相连接的直流线路传输有功功率最大值;
(2)、利用改进型低压限流控制特性曲线完成各换流母线的有序恢复;
(2.1)、获取各换流母线恢复优先级;
对各换流母线的电压恢复强度因子进行升序排列,排序后的顺序作为各条换流母线的恢复顺序;
(2.2)、按照优先级完成换流母线的有序恢复;
(2.2.1)、设换流母线i的传统低压限流控制曲线的两个转折坐标点为及
(2.2.2)、在及两点之间增设两个转折点
(2.2.3)、确定和的坐标值;
首先将系统失稳的临界最大值与临界最小值作为其初始值;
当取临界最小稳定值作为初值;
两端坐标初始值确定后,采用下式确定增设转折点的坐标初始值:
确定初始值后,保持各直流电流不变,在的取值范围内以0.01p.u的步长改变的值,取能使故障恢复期间换流母线无功消耗超调量最小的元素值作为的最终取值;令同理在的取值范围内确定的值;
在的集合范围内寻找使系统稳定且在故障恢复期间线路换流母线无功消耗超调最小的元素值作为的最终取值;令同理在的集合范围内以同样的方法确定的值;
(2.2.4)、构建换流母线i的改进型低压限流控制特性曲线:
其中,表示换流母线i所连直流线路的直流电压,Ii换流母线i所连直流线路的直流电流,Ui换流母线i所连直流线路低压限流控制的输入电压;
(2.2.5)、各换流母线根据各自改进型低压限流控制特性曲线进行有序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67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