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正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27510.9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5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包燕平;张孟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B22D11/20;B22D1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张腾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正 过程 凝固 传热 模型 方法 | ||
1.一种修正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根据连铸机设备及工艺参数建立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
S2. 采用高温测温设备对不同温度测量点的铸坯表面温度进行测量,得到铸坯冷却过程温度场;所述温度测量点均设置在出二冷室之后,测量时需清除高温铸坯上的氧化铁皮;
S3. 同时通过高温测温设备测量得到的不同温度测量点的铸坯表面温度,确定铸坯凝固终点位置;所述确定铸坯凝固终点位置的方法为:通过测量获得不同温度测量点的铸坯表面温度,确定沿着铸坯拉坯方向上出现铸坯表面温度保持不变或回升的温度测量点,则此温度测量点为铸坯凝固终点位置;
S4. 利用铸坯冷却过程温度场及铸坯凝固终点位置,对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进行修正,用以指导后续的铸坯质量改进;
所述对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进行修正具体为:通过测量获得连铸坯冷却过程的表面温度,将测量得到的铸坯冷却过程温度场与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计算的理论温度场进行比较;将得到的铸坯凝固终点位置与凝固传热模型计算的铸坯凝固终点位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铸坯凝固传热模型中的两相区比热、热导率、边界换热条件进行修正;
用以指导后续的铸坯质量改进具体为:根据修正后的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确定适宜的铸机拉速,配合合适的轻压下位置,改善铸坯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高温测温设备为红外线高温测温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对不同温度测量点的铸坯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时,需保证连铸机生产状态稳定,所测得的温度场应与此时连铸机的生产参数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连铸过程凝固传热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测量铸坯表面温度时需使高温测温设备测温部件与铸坯温度测量面保持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75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