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车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8813.2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5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祥;杨振宇;陈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芮雪萍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能车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车充电装置,包括储能车、多个电池,所述储能车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充电装置使用的系统为储能车充电系统,所述储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模块、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显示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作用在于给电池充电,且能在充电的过程中降低对电池的伤害,增大电池的使用寿命,所述检测模块的作用在于检测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及电池的实时电压,所述显示模块的作用在于显示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和增大电池使用寿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储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锂离子电池组的串联充电一般都采用串联充电,这主要是因为串联充电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较容易实现。但由于单体锂离子电池之间在容量、内阻、衰减特性、自放电等性能方面的差异,在对锂离子电池组串联充电时,电池组中容量最小的那只单体锂离子电池将最先充满电,而此时,其他电池还没有充满电,如果继续串联充电,则已充满电的单体锂离子电池就可能会被过充电。
且电池充电速度较快时也会对电池造成伤害。
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增大电池使用寿命的一种储能车充电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车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车充电装置,包括储能车、多个电池,所述储能车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使用的系统为储能车充电系统,所述储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模块、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显示模块电连接;
所述充电模块的作用在于给电池充电,且能在充电的过程中降低对电池的伤害,增大电池的使用寿命,所述检测模块的作用在于检测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及电池的实时电压,所述显示模块的作用在于显示电池的充电状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单元、报警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温度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单元与电压检测单元电连接;
所述充电单元的作用在于给电池充电,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在于控制充电的通断及充电电压的大小,所述检测单元的作用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作用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所述显示单元的作用在于显示电池的充电情况,所述报警单元的作用在于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电池的工作状态存在问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内侧设置有多组储存格,多组所述储存格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格,多个所述电池逐个固定在固定格的内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电路,多个所述电池依次串联在充电电路上,所述充电电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接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点,所述检测点固定安装在储存格的下侧,所述检测点与电池并联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导热筒,所述导热筒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检测筒,所述检测筒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下侧固定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检测筒的下侧固定安装有下端盖,所述检测筒的内部设置有水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热筒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触点,所述弹性触点均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导热筒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缸,所述控制缸的上侧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上端与下端盖为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储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接头连接到外部电源,储能车充电系统开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江苏理工学院,未经常州市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8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