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眼训练的动态照明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1083.1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5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朱奕光;焦志刚;黄迪;关冠华;杨奕;陆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0 | 分类号: | H05B47/10;H05B47/165;A61H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力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眼 训练 动态 照明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眼训练的动态照明方法和装置,动态照明方法包括:输出至少一个光变化过程的照明光;所述至少一个光变化过程的照明光作用在使用者的眼部,并使得使用者的眼部结构肌肉被动变化以适应照明光。还提供了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本护眼训练的动态照明方法通过输出一个光变化过程的照明光,并将所述光变化过程的照明光作用在使用者的眼部,从而使得使用者的眼部结构肌肉被动变化以适应照明光。从而实现对使用者的眼部进行护眼训练的目的。本发明主要用于照明光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光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眼训练的动态照明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所处的光环境健康和视力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常用的照明设备,通过提升照度、光强度、光谱及色温、显色指数等光环境参数品质辅以提醒休息坐姿矫正等功能,达到读写护眼的照明效果。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主动配合调整,若长时间的单一光环境下未主动调整,使用者眼部结构仍长期处于一个固定状态,造成视觉疲劳影响到视觉健康。因此,如何对照明设备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护眼训练的效果成为行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眼训练的动态照明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护眼训练的动态照明方法,包括:输出至少一个光变化过程的照明光;所述至少一个光变化过程的照明光作用在使用者的眼部,并使得使用者的眼部结构肌肉被动变化以适应照明光。
进一步,所述照明光作用在使用者的眼部的垂直照度的范围为50lx-10000lx;
在每一个光变化过程中:照明光的最大照度≥1000lx,照明光的照度与色温的对应点始终落入科鲁伊索夫曲线的舒适区域内;每一个光变化过程分成若干子变化过程;
在所述子变化过程中:照明光的最小照度值与最大照度值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0.5;照明光以设定的变化率进行连续变化,照明光的照度值的变化范围为1.02R-1.2R,或者0.8R-0.98R,其中,R表示为在所述设定的单位时间中,照明光的初始照度值;
其中,在子变化过程中,照明光的照度值小于100lx所持续的时间占整个光变化过程的总时间之比大于0%且小于等于10%;照明光的照度值大于1000lx,所持续的时间占整个光变化过程的总时间之比小于等于10%。
进一步,所述照明光的照度值大于1000lx且小于2433.6lx,所持续的时间占整个光变化过程的总时间之比小于等于10%。
进一步,采用多色混光技术来实现对照明光的调整,其中,在光变化过程中,照明光的日间视黑素等效勒克斯EML大于等于200,照明光的夜间视黑素等效勒克斯EML小于等于130,照明光的日间维持眼部垂直照度大于等于250lx,照明光的夜间维持眼部垂直照度大于等于200lx。进一步,在光变化过程中,对照明光的显色指数Ra进行调整,使得显色指数Ra>90,对节律刺激强度与眼部照度映射图分析值进行调整,其中,节律刺激强度与眼部照度映射图分析值满足:a=EML/E;其中,a表示为节律刺激强度与眼部照度映射图分析值;EML表示为日间视黑素等效勒克斯或者夜间视黑素等效勒克斯;E表示为照明光作用在使用者的眼部的垂直照度;对节律刺激强度与眼部照度映射图分析值进行如下调整:
照明光的色温在2575K-2865K的范围内,节律刺激强度与眼部照度映射图分析值满足:0.40a0.55;
照明光的色温在3205K-3695K的范围内,节律刺激强度与眼部照度映射图分析值满足:0.60a0.74;
照明光的色温在3765K-4315K的范围内,节律刺激强度与眼部照度映射图分析值满足:0.65a0.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1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