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35511.8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3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鸣镝;刘政;姜广飞;李争起;陈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K3/02;F23K5/00;F23L1/00;F23L9/00;C10J3/00;C10J3/82;C10J3/84;C10J3/86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孟佳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化 耦合 燃烧 巴威型 火焰 锅炉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结构、合成气通道(4)和巴威型W火焰锅炉(5),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上设有燃烧器(10),所述燃烧器(10)内由内向外依次环向设有一次风通道(11)和二次风通道,所述一次风通道(11)适于浓煤粉气流流通,所述合成气通道(4)的入口端与所述气化结构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合成气通道(4)的出口端穿过所述燃烧器(10)与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相连通,且所述合成气通道(4)设置于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的向火侧,并设置于所述一次风通道(11)和所述二次风通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通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环向设置的内二次风通道(16)和外二次风通道(17),所述内二次风通道(16)环绕设置于所述一次风通道(11)的外部,且所述所述合成气通道(4)设置于所述一次风通道(11)和所述内二次风通道(1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气通道(4)的出口端的布置角度根据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燃用的煤种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燃用无烟煤时,所述合成气通道(4)的出口端的布置角度为180-220°;
当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燃用贫煤时,所述合成气通道(4)的出口端的布置角度为90-1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通道(11)、所述合成气通道(4)和所述内二次风通道(16)出口端的直径满足如下关系式:
D1=0.6-0.7D2,D1=0.4-0.5D3,
其中,D1为所述一次风通道(11)出口端的直径,D2为所述合成气通道(4)出口端的直径,D3为所述内二次风通道(16)出口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的下部设有乏气喷口(12),所述乏气喷口(12)适于淡煤粉气流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结构包括气化炉(1)、辐射废锅(2)和渣池(3),所述辐射废锅(2)的入口端与所述气化炉(1)相连通,所述辐射废锅(2)的出口端与所述渣池(3)相连通,且所述辐射废锅(2)的下部与所述合成气通道(4)的入口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1)和所述辐射废锅(2)的高度满足如下关系:
H1=0.25-0.4H2,
其中,所述气化炉(1)的高度为H1,所述辐射废锅(2)的高度为H2。
8.一种气化耦合燃烧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的巴威型W火焰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经气化炉(1)气化产生灰和粗合成气后,一部分所述灰以灰渣的形式落入渣池(3),另一部分所述灰随所述粗合成气经合成气通道(4)通入巴威型W火焰锅炉(5),所述粗合成气与在向火侧通入的一次风通道(11)的浓煤粉气流和通入二次风通道的二次风平行喷入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以使所述粗合成气与所述浓煤粉气流在距燃烧器(10)出口0.4-0.5m处着火燃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合成气与所述浓煤粉气流的质量比为0.4:1-0.45: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化耦合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合成气喷入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时的温度为900-950℃,所述浓煤粉气流在喷入所述巴威型W火焰锅炉(5)时的温度为9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55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飞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