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icorRNA206抑制HCV增殖的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8197.7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0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阿梅;刘妮;夏雪山;郑克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N15/113;C12Q1/6886;C12Q1/70;G01N33/569;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 | 张艳萍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icorrna206 抑制 hcv 增殖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micorRNA206抑制HCV增殖的建立方法,预先合成带有CY5基团的miR‑206模拟物,确定最佳感染复数与转染量,并通过激光共聚焦与qRT‑PCR分别检测miR‑206的转染效率以及表达量;验证HCV病毒感染12h后,过表达miR‑206对HCV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本发明提供miR‑206转染入细胞过表达,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6相对表达量,通过评估HCV的病毒载量及其蛋白表达量分析microRNA‑206的抑制效果。本发明建立了检测miR‑206抑制HCV增殖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生物药物抑制HCV增殖的检测提供了新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corRNA206抑制HCV增殖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引起世界范围慢性病毒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引起的丙型肝炎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由于目前尚缺乏HCV的疫苗,且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宿主因素与HCV的感染、致病过程及患者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HCV感染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和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参与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miRNA通过结合靶标基因的非编码区来抑制mRNA的翻译过程或降解mRNA,进而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miRNA被证实与HCV的感染密切相关。
microRNA-206(miR-206)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上,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miR-206首次按在骨骼肌中被发现,并被认为是骨骼肌特异性表达microRNA。随后,在心脏、肺、脑和肝脏等组织中也发现miR-206的表达,并且参与到这些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反应过程中。目前为止,miR-206已被证实与乳腺癌、结肠癌、横纹肌肉瘤等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最近发现在肝细胞癌的患者中miR-20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且其表达量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癌细胞的结节数量、淋巴结转移以及肝癌的进展等相关,体外实验证实miR-206可以减少肝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速度,并能加速其凋亡,但是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miR-206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证实miR-206在肝组织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未见miR-206与HCV复制增殖的相关报道。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由于目前尚缺乏HCV的疫苗,且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
(2)尚未见miR-206与HCV复制增殖的相关报道,其可能是潜在的HCV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corRNA206抑制HCV增殖的实验方法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述micorRNA206抑制HCV增殖方法和检测方法的建立包括:
miR-206转染入HCV感染的细胞过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6相对表达量,并通过评估HCV的病毒载量及蛋白表达量分析microRNA-206的抑制效果。
进一步,所述micorRNA206抑制HCV增殖的建立方法还包括:
预先合成带有CY5基团的miR-206模拟物,确定最佳感染复数与转染量,并通过激光共聚焦与qRT-PCR分别检测miR-206的转染效率以及表达量;验证HCV病毒感染12h后,过表达miR-206对HCV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所述HCV病毒载量检测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探针序列为SEQ ID N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8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竹多糖的化学表征方法
- 下一篇:基于人脸识别的登记认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