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5609.X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2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林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睿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5 | 代理人: | 邓大为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气囊 管状 混合式 气体 发生器 | ||
1.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气体发生器(1)、钢管(2)和排气组件(3),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1)、排气组件(3)与所述钢管(2)的左右两侧密封连接后组成一个密闭容器,所述钢管(2)的中空腔体为混合气体容纳腔(6),所述钢管(2)的侧壁上设置有堵头(5),所述混合气体容纳腔(6)的右侧端口与所述排气组件(3)之间通过爆破片(4)进行密封隔离,所述混合气体容纳腔(6)内封装有氩气和氦气组成的混合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1)包括基座(102)和管壳(105),所述基座(102)的中心安装有点火管(101),所述管壳(105)内放置有产气药(104),所述管壳(105)的开口端密封连接在点火管套(103)上,所述点火管套(103)扣合在所述点火管(101)上后开口端密闭连接在所述基座(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05)、点火管套(103)由外向内依次排布套装在所述基座(102)的台阶面上,所述管壳(105)、点火管套(103)与所述基座(102)的套装部采用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管壳(105)、点火管套(103)与所述基座(102)均采用适合激光焊接的金属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2)的最大外轮廓圆周面与所述钢管(2)的内周面相匹配并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05)远离连接端的一侧设置为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工艺槽,所述工艺槽的中心设置有压力连通孔(106),所述压力连通孔(106)组装之前处于封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槽的形状设为Y字形、十字形或米字形,若所述压力连通孔(106)制作时为打开通孔,组装之前则通过铝箔进行密封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3)包括排气组件主体(301)、过滤网(302)和端部挡板(303),所述过滤网(302)和端部挡板(303)安装在所述排气组件主体(301)的内部并通过底部固定翻边(304)定位,所述爆破片(4)连接在所述排气组件主体(301)的开口端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主体(301)的竖直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所述过滤网(302)安装在所述竖直侧壁的内周面上;所述端部挡板(303)紧密贴合在所述底部固定翻边(304)的内侧面上,所述底部固定翻边(304)位于所述排气组件主体(301)上远离所述钢管(2)的一端,所述底部固定翻边(304)的中心有一个翻边作业形成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主体(301)开口端一侧的外周面与所述钢管(2)的右侧内径相匹配并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排气组件主体(301)开口端面设置有台阶面,所述爆破片(4)嵌入到所述台阶面内后焊接连接在所述排气组件主体(301)开口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林,未经陈建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560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