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角质酶-酯酶融合蛋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57888.3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华;庞亚星;蓝东明;王方华;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18 | 分类号: | C12N9/18;C12N9/16;C12N15/62;C12N15/70;C12N1/21;B09B3/60;C12R1/19;B09B101/75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顾书玲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质 融合 蛋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质酶‑酯酶融合蛋白及其应用,所述角质酶‑酯酶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5所示,本发明的角质酶‑酯酶融合蛋白在降解PET时,相较于HRC单酶、以及HRC/PCEST双游离酶,可以显著提高降解效率和终产物对苯二甲酸的得率。且本发明的角质酶‑酯酶融合蛋白具有极高的温度、pH、金属离子、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耐受性,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表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角质酶-酯酶融合蛋白(HRC-Linker-PCEST)及其在高效降解PET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因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电绝缘性、生物安全性等特点,被大量用于纺织制造、包装材料等众多领域中。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亿吨塑料制品产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在超过240种物种体内发现塑料颗粒,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聚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一般为线型热塑性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以石油为原料的一种常见塑料,由TPA(对苯二甲酸)和EG(乙二醇)通过酯键聚合而成。PET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电气等行业,如饮料瓶、薄膜和工程塑料。PET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由于其废弃物难以自然降解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部分塑料最终都成为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通常情况下,PET降解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高温重塑等,化学法包括醇解氨解等。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高温或极端化学试剂的基础上,降解成本高、容易产生额外的环境污染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降解PET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与化学降解法相比,生物法不仅大大降低了降解成本,而且不产生额外的污染物。生物法主要通过微生物作用将PET大分子聚合物降解。由于PET大分子无法进入微生物体内,微生物需要通过分泌一些胞外降解酶,将PET聚合物降解成小分子量的水溶性小分子,这些水溶性小分子再被吸收到微生物体内,通过体内酶的进一步消化,最终水解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研究人员从这些微生物中分离鉴定出在体外发挥降解作用的功能酶,研究发现这些降解酶可以将PET水解成MHE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TPA、EG等原料成分。这些降解酶的作用不仅解决了PET塑料的污染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回收原料成分,更加绿色环保,因此微生物酶降解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以PET或其模拟物作为底物,在堆肥中进行菌株筛选,分离出多种具有降解活性的微生物,为了进一步研究PET的生物降解,研究人员尝试从这些降解菌株中分离出具有降解活性的微生物酶。在这些微生物酶中,由于角质酶的催化中心不存在“盖子”结构,有助于酶识别PET聚合物底物,因此角质酶及其同系物相较其他酶表现出较高的降解能力。2016年日本科学家从垃圾场里已经发生自然侵蚀的PET上分离并鉴定了一种对PET有一定降解能力的细菌(Ideonella sakaiensis),并且重组表达了该菌降解PET的关键水解酶,将其命名为PETase,这是首个以PETase命名的PET水解酶(之前的研究一般是用酯酶、脂肪酶、角质酶等水解酶来降解PET)。但该酶仅可以在常温下缓慢降解PET,且降解效率不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7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