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唇部黏膜病上药及唇部护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58875.8 | 申请日: | 202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8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秦颖;葛化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唇部 黏膜 上药 护理 装置 | ||
一种用于唇部黏膜病上药及唇部护理的装置,包括唇膜和药液补充装置;唇膜包括基底层、粘附部、储液腔和引液结构;粘附部沿基底层的边缘设置;储液腔内设有吸水材料,能够吸附和储存液体药物;引液结构与储液腔相连,使得从储液腔内吸收的液体能够通过绒毛纤维的毛细作用均匀分布在整个唇部区域;储液腔上的进液口与药液补充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药液补充装置可以为泵送给药装置,包括计量器和液体泵;也可以是胶囊给药装置,包括挤压部和送药部;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连接或断开药液补充装置,并选择适当的药液补充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上药方式,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唇膜可将药物充分贴敷在唇面上,提高唇部粘膜病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唇部黏膜病上药及唇部护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唇部黏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唇部疾病,包括唇炎、溃疡、疱疹等。其治疗方法通常为外敷药物,目前唇部黏膜疾病的外敷药物,多采取直接涂抹方式。如果是液体药物,需借助棉球或纱布湿敷,大部分药物都被棉球或纱布吸收,既浪费药物,又在药物尚未达到作用时间的时候就流失或被唾液稀释了,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也不利于患者随身使用。
虽然有文献公开了针对上述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但依然存在使用不便或者使患者行动受限等问题,如专利文献CN111265766A公开了一种用于唇部湿敷治疗的缓释给药器,需要患者用牙齿咬住凸起部,这为患者使用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且其利用重力使得药液到达患者唇部,需要患者仰卧,限制了患者的行动。此外,该给药器材质坚硬,舒适度差,不适合长期佩戴使用。因此,仍需要一种方便患者使用且能够有效发挥药物效果的唇部上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唇部黏膜病上药及唇部护理的装置,包括唇膜和药液补充装置;所述唇膜包括基底层、粘附部、储液腔和引液结构,所述粘附部、储液腔和引液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所述基底层具有可以与上唇和/或下唇贴合的形状,并具有比一般使用者的唇部的厚度更大的宽度;所述粘附部沿所述基底层的边缘设置,形状呈带状,其表面具有粘性,用于粘附在使用者的唇外周以便将所述唇膜固定在使用者的唇部;所述储液腔设置在基底层上邻近所述粘附部的位置处,对应于使用者的唇缘,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吸水材料,能够吸附和储存液体药物;所述引液结构由绒毛纤维构成,所述引液结构的一侧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其绒毛纤维结构遍布所述唇膜的剩余表面,对应于使用者的整个唇部表面,使得从所述储液腔内吸收的液体药物能够通过绒毛纤维的毛细作用均匀分布在所述唇膜的整个唇部区域;所述储液腔上还设有进液口,优选设置在储液腔的端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药液补充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择的,所述药液补充装置为泵送给药装置,包括计量器和液体泵,所述液体泵用于将药液泵入所述计量器内,所述计量器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唇膜的进液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可选择的,所述药液补充装置为胶囊给药装置,包括挤压部和送药部,其中,所述挤压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胶囊的空腔,以及用于施加压力的操作部,所述送药部具有与所述唇膜上的进液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胶囊内部包含液体药物,通过向所述挤压部的操作部施加挤压力导致胶囊破裂,液体药物从胶囊内流出至送药部,并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唇膜的储液腔内。
如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唇部黏膜病上药及唇部护理的装置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需要选择连接或断开所述药液补充装置,并选择适当的药液补充装置;当患者为长期卧床或昏迷的病人时,将唇膜与所述泵送给药装置相连接,可根据患者需要设定给药时间和给药量;当患者外出时,可选择携带胶囊给药装置并在上药时将胶囊给药装置与唇膜相连接,仅需替换药物胶囊便可实现自助上药,快捷、卫生且便于携带;如用于普通患者的常规上药,则将所述药液补充装置与唇膜断开连接,单独使用唇膜,由医护人员或患者本人通过注射等方式将药物送至唇膜内,然后将唇膜敷于患者唇部,实现对患者唇部上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8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消渴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T形波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