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再生聚酯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60087.2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7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樊鹏鹏;赵越超;李海良;李沅鸿;张启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12 | 分类号: | C23C14/12;C23C14/30;B29C55/28;G01N3/08;C12Q1/18;A01N59/00;A01N43/60;A0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蔡宗慧 |
地址: | 4531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再生 聚酯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再生聚酯膜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抗菌再生聚酯膜进行抑菌实验步骤:包括在强光照的条件下观察抑菌圈直径;
(2)将抗菌再生聚酯膜放入拉伸装置中按如下方式拉伸:
其中Y为拉伸机构向外拉伸距离,t为拉伸时间,a为拉伸强度系数;
在拉伸的同时采集抗菌再生聚酯膜的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后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聚酯膜图像裂缝的识别,并结合采集图像的时间,对抗菌再生聚酯膜力学性能进行判别;
其中神经网络模型的非线性激励函数为:
;
其中神经网络模型构成为:对预处理图像进行如下卷积运算得到第一卷积响应图:;第一卷积响应图降采样得到第一采样图;对第一采样图进行如下卷积运算得到第二卷积响应图:,其中为非线性激励函数,;将第二卷积响应图降采样得到第二采样图;对第二采样图进行如下卷积运算得到第三卷积响应图:
;
进行如下映射运算得到特征空间向量:
其中,、、分别为得到第一卷积响应图步骤、得到第二卷积响应图步骤、得到第三卷积响应图步骤中的卷积核;
将特征空间向量映射到裂缝判别结果:
其中、、、、为线性偏置,、为线性权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00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