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组件、装置、脉冲输出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6449.9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2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剑豪;刘红梅;衷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B1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宋海斌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福城路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组件 装置 脉冲 输出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装置、脉冲输出系统及方法。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绝缘结构、第二电极、移动绝缘管、以及调节结构;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暴露段和第一包裹段;第一绝缘结构设于第一包裹段的外侧,第二电极套设于第一绝缘结构的外侧;移动绝缘管套设于第二电极的外侧,移动绝缘管与调节结构连接;调节结构,用于带动移动绝缘管相对于第二电极移动,使得第二电极全部位于移动绝缘管内或第二电极露出移动绝缘管设定长度。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兼容单极消融和双极消融,从而不需要频繁更换导管,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极电极的消融范围随时随刻可调,提高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外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组件、装置、脉冲输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一套电极组件无法兼容多种消融模式,例如单极消融和双极消融。因此,在消融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导管,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而且也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电极组件、装置、脉冲输出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极组件由于无法兼容单极消融和双极消融,而导致增加了手术时间或增加了手术风险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绝缘结构、第二电极、移动绝缘管、以及调节结构;
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暴露段和第一包裹段;
第一绝缘结构设于第一包裹段的外侧,第二电极套设于第一绝缘结构的外侧,第一绝缘结构隔离第一暴露段和第二电极;
移动绝缘管套设于第二电极的外侧,移动绝缘管与调节结构连接;
调节结构,用于带动移动绝缘管相对于第二电极移动,使得第二电极全部位于移动绝缘管内或第二电极露出移动绝缘管设定长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结构包括沿远离第一暴露段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阻隔管和第一绝缘层;
第一阻隔管和第一绝缘层均套设于第一包裹段的外侧,第一阻隔管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第二电极套设于第一绝缘层的外侧;
第一绝缘层至少设于第一包裹段与第二电极对应的部分。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包裹段的外径小于第一暴露段的外径;和/或,
第一暴露段、第一阻隔管和第二电极的外径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极组件包括:调节结构用于沿轴向调整其长度,以带动移动绝缘管相对于第二电极移动。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
第一旋转组件设有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容纳腔;
移动绝缘管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孔内;
第一包裹段、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电极均穿过第一连接孔伸入第一容纳腔内;
第二旋转组件的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用于与第一旋转组件的内壁沿轴向移动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旋转组件包括调节件;
调节件包括转动台和连接杆;
转动台位于第一容纳腔内;
第一旋转组件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
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台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
转动台与第一旋转组件的内壁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64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