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的实验室新风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7852.3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钊;童吉华;张蕾;陈剑波;陆雨;肖竣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7/003;F24F3/14;F24F3/16;F24F5/00;F24F8/10;F24F11/63;F24F11/77;F24F11/84;F24F11/86;F24F12/00;F24F13/28;F24F13/30;F25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蒸发 温度 制冷系统 实验室 新风 机组 | ||
本发明的基于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的实验室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风道,设有新风过滤器、进风热回收换热盘管、高、低温蒸发器、含湿量变送器、冷凝热回收器、温度传感器和新风机;排风风道,设有排风过滤器、排风热回收换热盘管、风速传感器和排风机;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模块,包括双吸气压缩机、高、低温电子膨胀阀、高、低温侧气液分离器、电动调节阀、电磁阀、止回阀、冷凝器、冷凝热回收器和高、低温蒸发器;乙二醇排风热回收循环模块,包括进风、排风热回收换热盘管和溶液循环环路;送风量和送风状态控制模块,包括风机变频器、压缩机变频器和与含湿量变送器、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机变频器、压缩机变频器和电动调节阀连接的主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的实验室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不少类型的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带毒性或污染性的气态污染物,因此实验室对其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通风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室的特殊性要求其通风系统中室内进风为全新风,通风系统能保证室内较大的换气次数要求,同时能保证室内压力状态为负压。另外实验室的排风量是根据排风柜的不同工况动态变化的,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负压,同时出于节能的目的,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应为变风量系统。目前结合变风量的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直流式的VAV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需承担室内的热湿负荷,这种系统意味着将实验室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联合设置。另外一种则是VAV新风系统和承担室内热湿负荷的空调系统分别设置,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点,不承担室内负荷,仅用来满足相应的室内人员卫生、换气次数、负压要求。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常采用VAV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点,不承担室内负荷)和承担室内热湿负荷的空调系统分别设置的空调模式,其中承担室内负荷的空调系统又以分体式空调为主。而分体式空调通常采用压缩机启停来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耦合控制,主要的调控对象是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只是降温的副产品,这种实验室空调系统模式下的室内湿度状况通常不佳。目前多数的实验室用户更关注的是实验室通风系统质量的好坏,在关注室内通风质量的同时往往忽视或轻视了对于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控制要求。对于室内有较高的温湿度控制要求的实验室(特别是一些有恒温恒湿要求的实验室),应该采用承担室内负荷的直流式全新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模式,相比于VAV新风系统和承担室内热湿负荷的空调系统分别设置的实验室空调模式。这种实验室空调系统模式对送风参数的要求比较高,对实验室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也更加可靠,同时还能满足室内的人员卫生、换气次数、负压要求。
如前,实验室一般有负压要求(实验室房间的负压要求目前主要通过采用控制送、排风量差的风量追踪控制方法或直接监测室内压力的直接压力控制法实现。需要注意当采用风量追踪的控制方法时,若根据送、排风量差算出的新风量小于满足室内人员卫生所需的新风量,此时新风量应根据满足人员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确定。同时为保证室内负压,此时应另设排风口)。如果采用承担室内负荷的直流式全新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模式,那么当室内排风柜工况发生改变时,为了保证室内外的压差,新风机的送风量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送风状态点的含湿量和温度也必然需要发生改变,因此动态的送风状态参数对新风机组的自动控制部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一种双蒸发温度的制冷/制热系统在中小型建筑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相比于常规的制冷/制热系统,这种新型的制冷/制热系统具有更高的机组能效比,节能效益显著。而一般实验室大多位于中小型的住宅和办公建筑中,可以考虑将这种双蒸发温度的制冷/制热系统应用于实验室的新风机组中。如果将该种类型的制冷制热机组用来处理送入实验室的新风,因为避免了冷水处理的冷量输配能耗和提升了机组COP,则相比于传统的用冷冻水或普通的直膨式机组来处理新风,理论上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7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