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态的串联电池组能量均衡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7855.7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9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皮志勇;王灿;刘红云;魏业文;周卓;李振兴;罗伟;张月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门供电公司;三峡大学;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诺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4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44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模态 串联 电池组 能量 均衡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态的串联电池组能量均衡电路,包括多个均衡子模块和多个跳线开关管;所述均衡子模块包括电感、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池连接点,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是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用于连接电池组正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用于连接电池组负极;所述跳线开关管用于设置在两个均衡子模块的第一连接点之间,与同一个跳线开关管连接的两个均衡子模块所连接的电池连接点相邻;其中,多个均衡子模块的电感分别用于接入不同的电池连接点。通过本申请可以实现CP模式,从而增加电池均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尤其是一种多模态的串联电池组能量均衡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储能系统的迅速发展,电池储能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了满足大容量、高功率的需求,单体电池常常以串并联组合使用,但是由于电池的内部结构的差异和在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充放电倍率、自放电率等的不同,使单体电池间本就存在的不一致性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大。电池间的不一致性很容易造成电池的过充和过放,长时间的过充和过放不仅会造成电池的寿命减少,更严重的会造成电池损坏和爆炸。所以为了提高电池的容量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保证电池组安全可持续的工作,拥有优异的均衡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电池均衡技术主要包含电池均衡拓扑、均衡控制策略这两个部分。而本专利主要研究的是电池均衡拓扑这部分内容。参照图5、图6和图7,其公开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均衡电路,其工作时,只能由多个电池单元向剩余的电池单元放电,如图6和图7,BH是整体电压较高的多个电池单元,BL表示整体电压较高的多个电池单元,实际上,无论BH和BL中都可以存在电压偏高的电池单元或者电压偏低的电池单元。一方面,现有的多相交错均衡电路在电池均衡过程中,会对不需要均衡的电池进行均衡操作,这样会造成电池反复充电,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另一方面,随着均衡电池数量的增加,整体的均衡效率也会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模态的串联电池组能量均衡电路,以改善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态的串联电池组能量均衡电路,包括多个均衡子模块和多个跳线开关管;
所述均衡子模块包括电感、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池连接点,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是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用于连接电池组正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用于连接电池组负极;
所述跳线开关管用于设置在两个均衡子模块的第一连接点之间,与同一个跳线开关管连接的两个均衡子模块所连接的电池连接点相邻;
其中,多个均衡子模块的电感分别用于接入不同的电池连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上并联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上并联有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均与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用于接入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用于接入电池组的负极;每个跳线开关管上并联有第三二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是寄生二极管、独立于开关管的二极管或者是内置于开关管封装中的独立二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电池组,其中,电池组中有多个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池单元内的各电池以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连接,各电池单元串联连接,两个相邻的电池单元的连接点为电池连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处理器和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组中各电池单元的电压,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检测电路的检测信号,控制各均衡子模块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以及控制各跳线开关管的开关,以实现电池单元的电量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门供电公司;三峡大学;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门供电公司;三峡大学;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78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