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标本回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8046.8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7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兵;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4 | 分类号: | A61B10/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亿智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4 | 代理人: | 张和平 |
地址: | 61004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标本 回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标本回收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手持部、连接部以及取材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手持部和取材部之间,所述取材部设置有取材臂,所述取材臂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取材臂开合,所述取材臂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标本的取材网篮。本发明提供的一次性标本回收器,能够在内镜下经内镜活检孔进入消化道,一次进入,完成多次标本的收集拾取,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次性标本回收器。
背景技术
消化道内经常会长出一些息肉等活组织,医生需要对其进行收集检验,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后吸出标本前,医疗人员传统的做法是在吸引管接口处放置一层纱布放置标本吸出后直接吸进吸引瓶内,如果一次内镜下切除多个消化道息肉,就需要反复放置纱布,再拿下纱布收集吸出的标本,费时费力。
也有使用钳子直接插入消化道内后,将息肉整体切除下再取出,若需要多次收集,只能反复的插入与取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因此针对目前临床对于多枚息肉或者大标本的取出存在不足,常需多次取出或者不能完整取出的问题,本申请特提出了一种一次性标本回收器,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标本回收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次性标本回收器,包括手持部、连接部以及取材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手持部和取材部之间,所述取材部设置有取材臂,所述取材臂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取材臂开合,所述取材臂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标本的取材网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材臂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固定臂固定于连接部的前端,所述活动臂通过第一枢轴转动连接于连接部的前端。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固定臂与连接部固定相接,而活动臂则通过第一枢轴与连接部转动连接,使得取材臂能够实现自由开合,便于在取标本时,打开取材臂拾取标本,而不取标本时,取材臂闭合,不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臂与活动臂之间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远离第一传动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枢轴延伸出中空内腔,并在第二枢轴端部设置有转轮组件。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转轮组件带动第二枢轴转动,第二枢轴便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于是第二传动轮便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相应的,第一传动轮便带动第一枢轴转动,进而第一枢轴转动实现了活动臂转动,使得取材臂可自由开合。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端部的主动滚轮以及与所述主动滚轮并排设置的阻尼滚轮,所述阻尼滚轮用于限制所述主动滚轮自主转动。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采用由主动滚轮和阻尼滚轮构成转轮组件,从而通过转动主动滚轮,可带动第二枢轴转动,第二枢轴便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于是第二传动轮便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相应的,第一传动轮便带动第一枢轴转动,进而第一枢轴转动实现了活动臂转动,使得取材臂可自由开合,同时由于阻尼滚轮的存在,故在主动滚轮完成对取材臂开合角度的调整后,可通过阻尼滚轮阻止主动滚轮自由转动,避免拾取标本期间,取材臂发生主动闭合。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滚轮与所述主动滚轮相外切,且在所述阻尼滚轮的相切点处设置有可伸缩的阻尼帽,所述主动滚轮的外圆周面周向阵列有若干个可容纳所述阻尼帽的阻尼槽。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在阻尼滚轮设置阻尼帽,在主动滚轮的外圆周面周向阵列阻尼槽,从而阻尼帽可以嵌入阻尼槽内,进而限制主动滚轮的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8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