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LC的车机上下电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1782.9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0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孟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lc 上下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LC的车机上下电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测试箱和设置在测试箱内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PLC控制器和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继电器、输入单元、状态显示单元、外设接口。本发明设计手动/自动方式切换旋钮,可以自由切换手动/自动测试模式。使得测试箱既可以满足日常功能测试需要,又能满足耐久性测试需求,互不干扰,一机多用。设计手动模式,设计手动输入按钮,解决了功能测试中需要双手配合操作插拔蘑菇头和插错接口风险性问题,使得操作更加便捷、插错接口风险消除,测试效率得到提高。集成化箱式设计,所有接线和设备都在箱体内部,预留外接插口,解决线束杂乱问题,方便携带,适用各种测试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LC的车机上下电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上下电功能是整车非常关键的功能,此功能需要动力系统各个零部件能够满足整车控制器要求的状态进行转换,同时也需要满足耐久性能。目前在车机及相关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中,主要包含功能测试和耐久性测试。功能测试,目前行业内主要是通过手动插拔蘑菇头接头实现。此方式实施过程中需要双手配合操作,还存在插错接口风险,耗费一定的精力且稳定性不好。
目前关于耐久性测试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测试人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对人力资源需求较多,同时,由于测试时间长,人工操作时随机性较强,无法满足高频次的可靠性、耐久性测试需求。第二种是基于Python的可编程电源,首先利用Python软件编程,实现可编程电源的输出自动切换,进而实现自动通断电功能。这种方式受限于编程电源只有一路输出,单台设备无法实现KL30和KL15的分类别和分顺序上下电,若要实现,需用多台设备,投入费用较大。第三种也是基于Python编程,通过集线器控制继电器实现电源的通断。后两种方式,能够实现自动化上下电,但在进行开关机耐久测试试验时,耐久测试时间长,长期占用程控电源或电脑,牛刀小用,导致测试资源紧张和浪费。所以对上下电功能的耐久性测试,迫切需要能够简便快捷且高效的单机自动化实现形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PLC的车机上下电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LC的车机上下电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和设置在测试箱内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PLC控制器和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继电器、输入单元、状态显示单元、外设接口;其中:
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旋钮开关SA1、SA3、SA4和按钮开关SB1、SB2、SB3、SB4;所述SA1为手动/自动模式选择开关,所述旋钮开关SA3为KL15+KL30统一上下电自动测试选择开关,所述旋钮开关SA4为KL15单独上下电自动测试选择开关;所述按钮开关SB1为自动测试停止按钮,所述按钮开关SB2为自动测试开始按钮 ,所述按钮开关SB3为KL30手动上下电按钮,所述按钮开关SB4为KL15手动上下电按钮;
所述继电器包括继电器KA1、KA2、KA3、KA4,所述继电器KA1为KL15+KL30统一上下电自动测试电源输出控制开关,所述继电器KA2为KL15单独上下电自动测试电源输出控制开关,所述继电器KA3为KL30单独上下电手动测试电源输出控制开关,所述继电器KA4为KL15单独上下电手动测试电源输出控制开关;
所述状态显示单元包括指示灯L1、L2、L3、L4、L5,所述指示灯L1为KL30手动上下电状态指示灯,所述指示灯L2为KL15手动上下电状态指示灯,所述指示灯L3为KL15+KL30统一自动上下电状态指示灯,所述指示灯L4为KL15单独自动上下电状态指示灯,所述指示灯L5为自动测试结束状态指示灯。
进一步的,所述外设接口包括设置在测试箱箱体背部的外部电源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箱内置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电源接口为市电交流电源接口和直流12V电源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17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