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质量的CsPbBr3 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4262.3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0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权泽卫;吴晓彤;李晨;陈昱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1/00 | 分类号: | C01G21/00;C09K11/66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李兴生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质量 cspbbr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质量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CsPbBr3纳米晶己烷溶液干燥,再加入甲苯,制成CsPbBr3纳米晶甲苯溶液;S2:在反应容器中倒入乙二醇,然后将步骤S1的CsPbBr3纳米晶甲苯溶液倒在所述乙二醇上方,静置,让甲苯挥发;S3:对步骤S2的反应容器进行加热,完成加热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高质量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本发明制得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具有形貌、尺寸均一、结构高度有序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质量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sPbBr3纳米晶排列成超晶格会产生不同于单个纳米晶的集合性质,例如,有一些针对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具有一定形貌的超晶格)的研究表明,当纳米晶高度有序排列成超粒子时会产生超荧光现象,在X射线衍射研究中发现在超粒子的谱图中会有卫星峰的出现,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相对于单分散纳米晶会产生红移从而会发射更加纯正的绿光。因此,对CsPbBr3纳米晶的自组装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意义,产生的新性质或提升的性能将推进CsPbBr3在功能纳米器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而如何制备出形貌均一、结构高度有序且尺寸可调的高质量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是一项难题。且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不易存在于有机溶剂中,均附着在硅片或玻璃片上,会对超粒子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造成阻碍,而且超粒子的尺寸是不可调的,这也限制了尺寸对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性质影响的系统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质量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形貌和尺寸均一、结构高度有序且尺寸可调。
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质量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CsPbBr3纳米晶己烷溶液干燥,再加入甲苯,制成CsPbBr3纳米晶甲苯溶液;
S2:在反应容器中倒入乙二醇,然后将步骤S1的CsPbBr3纳米晶甲苯溶液倒在所述乙二醇上方,静置,让甲苯挥发;
S3:对步骤S2的反应容器进行加热,完成加热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高质量的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75-85℃。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加热的时间为5-10min。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若加热温度过低或加热时间过短,则无法形成CsPbBr3纳米晶超粒子;若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超粒子内纳米晶会相互连结,形成大尺寸纳米晶,从而破坏了超粒子的属性结构。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CsPbBr3纳米晶己烷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4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三维模型的渲染方法、装置以及电子终端
- 下一篇:一种可升降的水培牧草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