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4769.9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9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执忠;林佑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67;G02F1/1677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含有承载板、散热片及光源模块。承载板具有承载面,其上具有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具有一内面及一第一延伸方向。散热片设置于该凹槽内;该散热片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以及相连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的一第三部分,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一空间。光源模块至少部分覆盖该凹槽,该光源模块具有一底面,该散热片的该第一部分连接该光源模块的该底面,该散热片的该第二部分连接该凹槽的该内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具体而言,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供显示装置使用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显示技术中,背光模块已被广泛及大量的使用作为光源的提供者。然而,随着显示装置整体薄型化、大面积、无边框及其他种种结构上的要求,背光模块的设计及组装经常需要随之调整,且必需兼顾亮度均匀及散热佳等等规格上的要求。
在传统的设计上,会在底板上设置多条发光二极管灯条,然而在设置过程中可能因组装公差或胶体分配不均而导致灯条歪斜,以影响到光学上的效果。此外,由于底板上可能会设置一些凹槽来形成外突的肋条作为结构强化或走线之用,因此在加工形成凹槽的过程中可能造成底板不平,进而使得设置于其上的灯条也随之倾斜或是不易组装。再者,如何于凹槽区域也能有效的协助灯条散热,也是需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其中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减少其上光源模块歪斜或组装不当的状况。
本发明的目的其中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加强光源模块与承载面间的连接稳定度。
本发明的目的其中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在凹槽提升光源模块散热的效果。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有承载板及光源模块。承载板具有承载面,其上具有容置槽、第一凹槽、第一内台面及第一外台面。第一凹槽设置靠近于容置槽。第一内台面介于容置槽及第一凹槽之间,而第一外台面位于第一凹槽相反于容置槽的一侧。光源模块设置于承载面上,并与容置槽相对应。相较于第一内台面,第一外台面更朝光源模块突出。
在另一应用中,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承载板及光源模块。承载板的承载面具有光源承载区、凹槽及凸部;其中凹槽设置于光源承载区的一侧,凸部设置于光源承载区及凹槽之间,且沿凹槽分布。凹槽相对于光源承载区凹陷,而凸部则相对于光源承载区突出。光源模块设置于光源承载区,且凸部沿着光源模块之一侧分布。
在另一应用中,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承载板、散热片及光源模块。承载板的承载面上具有凹槽,凹槽具有内面及第一延伸方向,而散热片设置于凹槽内。散热片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分别连接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一空间。光源模块部分覆盖于凹槽上,且具有底面。第一部分连接于光源模块的底面,而第二部分连接于凹槽的内面。通过此一设计,第一部分吸收来自光源模块的热能后可经由第三部分及第二部分传导至承载板上,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元件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加上胶体后的剖视图;
图4为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俯视图。
图5为另一承载板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6为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元件爆炸图;
图7A、7B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承载板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4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