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撞作用公路U型槽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6651.X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飞;王法武;潘湘文;白楷;傅丽娟;杨明睿;吴珍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0 | 分类号: | E01D19/10;E01C11/22;E01D19/08;E01D21/00;E01F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周宇凡 |
地址: | 20007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作用 公路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附属结构领域和地下结构附属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防撞作用公路U型槽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上侧墙、下侧墙和U型槽底板,所述U型槽底板的上方设有U型槽铺装,所述U型槽底板的两侧端部上方分别设有所述下侧墙,所述下侧墙位于所述U型槽铺装之下,所述上侧墙设置在所述下侧墙的上方且位于所述U型槽铺装之上,所述上侧墙的内侧设为耗能形状和/或设有隔离耗能结构。本发明的优点是:1)通过侧墙改进压缩了公路U型槽横断面,节约投资和土地。2)可通过预制拼装方法进行公路U型槽的施工,从而减少现场工作量,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3)可通过预制拼装方法,减少现场浇筑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附属结构领域和地下结构附属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防撞作用公路U型槽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公路U型槽需要内设防撞护栏,通过防撞护栏抵挡车辆撞击,有效吸收防撞能量。如图1所示,现有公路U型槽1的槽宽B=B1(U型槽侧墙厚度)×2+B2(防撞护栏2的宽度)×2+B3(净宽)。然而,上述设计需要在U型槽内的两侧位置分别预留护栏安装空间,因此为保证U型槽内侧净宽满足要求,则需要更宽的U型槽宽度,进而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土地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撞作用公路U型槽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改进U型槽侧墙,以侧墙作为车辆撞击时的消能结构和保护结构,采用改进侧墙取代侧墙加护栏的防撞系统,取消原防撞护栏,达到节省结构和节约土地的目的。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具有防撞作用公路U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公路U型槽结构包括上侧墙、下侧墙和U型槽底板,所述U型槽底板的上方设有U型槽铺装,所述U型槽底板的两侧端部上方分别设有所述下侧墙,所述下侧墙位于所述U型槽铺装之下,所述上侧墙设置在所述下侧墙的上方且位于所述U型槽铺装之上,所述上侧墙的内侧设为耗能形状和/或设有隔离耗能结构。
所述耗能形状指的是,所述上侧墙的内侧顶部设有防撞凸起,下侧对应于车辆撞击位置处由上至下分别设有向内侧凸出的55°和86°折角。
所述隔离耗能结构为设置在上侧墙的内侧的耗能隔片,所述耗能隔片采用耗能缓冲材料制作。
所述耗能隔片采用预埋构件与所述上侧墙连接,且其竖向位置对应于车辆可能撞击位置。
所述上侧墙和所述下侧墙根据撞击荷载能量和公路U型槽外侧土压力配置钢筋,所述上侧墙和所述下侧墙以及U型槽底板之间通过现浇或预制拼装连接构成整体。
一种涉及上述具有防撞作用公路U型槽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场地内对公路U型槽的上侧墙、下侧墙以及U型槽底板进行施工,其中所述上侧墙和所述下侧墙采用现浇施工或预制拼装施工,所述U型槽底板采用现浇施工或预制拼装施工。
当所述上侧墙、所述下侧墙以及所述U型槽底板采用现浇施工时,所述施工方法包括:绑扎所述上侧墙、所述下侧墙和所述U型槽底板的钢筋并支立模板,其中所述上侧墙的模板具有与所述上侧墙的耗能形状所对应的形状,而后预埋隔离耗能结构,最后浇筑混凝土。
当所述上侧墙采用预制拼装施工,所述下侧墙和所述U型槽底板采用现浇施工时,所述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所述上侧墙并安装隔离耗能结构,在所述上侧墙的底部设置内侧长、外侧短的锯齿状接口并预留钢筋,将预留钢筋与其下方的现浇下侧墙和底板部分的钢筋绑扎成整体,最后浇筑所述下侧墙和所述U型槽底板的混凝土。
当所述上侧墙、所述下侧墙和所述U型槽底板采用预制拼装施工时,所述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所述上侧墙并安装隔离耗能结构,将所述下侧墙与所述U型槽底板预制为整体结构,在所述上侧墙的底部预埋外伸型钢,所述下侧墙和所述U型槽底板的整体结构顶部预留接口凹槽;拼装时,将所述上侧墙的外伸型钢插装于下方的所述接口凹槽内,对齐后灌注混凝土砂浆,使所述上侧墙、所述下侧墙和所述U型槽底板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6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