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强智能升降的无侧限模具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9630.3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0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道;吴思麟;董书侗;刘志涛;郑齐;姜朋明;彭晓;周爱兆;杨林;李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曹坤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强 智能 升降 无侧限 模具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强智能升降的无侧限模具及其实施方法。属于土建模具领域,包括可升降套筒、底座、孔压传感器、超声波振动仪、压力仪、信号传输器以及信号接收器;其中,可升降套筒与底座相连,超声波振动仪置于底座下方,压力仪置于智能升降可升降套筒顶部与信号接收器相连,孔压传感器与智能升降可升降套筒外壁相连且信号传输器置于孔压传感器上,孔压传感器与压力仪通过支撑杆固定。本发明的工作模式为:将模具内试样振至均匀,将沉降后模具内上层的水分排出,将养护结束的模具自动抬出。本发明的实施可以准确的测量具有流动性试样的无侧限强度,可以有效避免试验过程中由于上清液的水浸带来的误差,整体装置简易并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建模具领域,涉及一种软土固化的无侧限模具及实施方法,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压强智能升降的无侧限模具及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固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加强泥浆力学性质,一般来说,固化土的强度与泥浆或的初始含水率以及固化剂的掺量有关,随着泥浆含水率的增加,固化土的强度将大幅度下降,且将泥浆与固化剂的混合物装入无侧限模具内会造成泥水分离的现象,即模具上部为水,下部为泥浆混合物。实验室泥浆强度的检测方法一般将泥浆混合物装入无侧限模具内养护至指定日期后检测前无侧限抗压强度,传统室内试验的无侧限模具的尺寸为80.0*39.1mm,实验室制取泥浆混合物的无侧限试样时,为了避免泥水分离的现象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搅拌均匀的泥浆与固化剂混合物静置数小时候后,倒出试样中的水分,对其中的泥浆混合物进行重塑,然后装入无侧限模具内养护;或者在制样时增加模具的高度,然后放置养护相内养护,在养护相内养护的试样也会出现泥水分离的现象,需要将上部的水分倒出,如处理不及时,水浸亦会影响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如《固化淤泥重塑土力学性质及其强度来源》提出疏浚淤泥经固化后对土体进行重塑会破坏土颗粒的结构,从而影响土体的力学性质。
如《长期浸水条件下重塑固化疏浚土中重金属浸出特性》中提出水浸和重塑均会对泥浆或软土的固化造成影响,对土体的基本物理性质造成改变或破坏,从而造成试验误差。
综上,实验室内亟需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此类试验由于重塑土和水浸带来误差的无侧限模具及实施方法,此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适用于各类高含水率泥浆及软土。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强智能升降的无侧限模具及实施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室内试验制取固化软土的无侧限试样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强智能升降的无侧限模具及其实施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强智能升降的无侧限模具;包括可升降套筒、可升降底座、孔压传感器、超声波振动仪、压力仪、信号传输器以及信号接收器;
其中,所述可升降套筒与可升降底座相连;
所述超声波振动仪置于可升降底座上方;
所述压力仪置于智能升降的可升降套筒的顶部、与信号接收器相连;
所述孔压传感器与可升降套筒的外壁相连、且信号传输器置于孔压传感器上,所述孔压传感器包括第一孔压传感器、第二孔压传感器、第三孔压传感器、第四孔压传感器、第五孔压传感器及第六孔压传感器;
所述空压传感器和压力仪通过支撑杆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振动仪,其功能在于将模具内的试样振至均匀。
进一步的,第一至第六孔压传感器分别装在模具外侧1/7、2/7、3/7、4/7、5/7(此处定义为所需试样的高度,h是高度)及6/7处,其功能在于检测可升降套筒侧壁的压强。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号传输器的功能在于将孔压传感器检测的压强以电信号(P1、P2、P3、P4、P5、P6)的形式传递至信号接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96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