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弹簧减隔震支座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1413.8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3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特;樊江;武维宏;王根会;胡炎文;刘鸿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4B1/36;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达友众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04 | 代理人: | 徐银辉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弹簧 减隔震 支座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及建筑工程支座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锁簧原理的减隔震支座。解决了现有减隔震支座减震存在的效果差、寿命短的问题。包括固定于梁体的上座板和固定于垫石下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上均匀嵌有若干弹性组件和簧头的组合,在初始状态下使得簧头尖端对应镶嵌于上座板的若干上槽孔内。本装置通过在上座板和下座板之间设置簧头和弹性组件结构,能够将水平地震能量转换为竖向弹簧耗能,达到变形不损伤、质量易保证、隔震能力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及建筑工程支座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弹簧减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减隔震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地震对桥梁和建筑工程的损害。减隔震技术是一种相对经济、简便、先进的工程措施,通过具有特定功能的减隔震构件和装置消耗和缓冲地面振动,以保护主体结构免于地震破坏的一种抗震手段。
传统的减隔震支座,将自身作为耗散地震能量的主要构件。比如以橡胶材料为基体的支座,通过剪切变形使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转换为自身的应变能和热能,实现了减隔震功能,但减震效果小、隔震位移小,自身也受到了较大损伤,强震后都需要更换;钢支座通过支撑接触面摩擦或拉索应变实现耗能,但耗能能力小,减震效果不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弹簧减隔震支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减隔震支座减震存在的问题,本装置通过在上座板和下座板之间设置簧头和弹性组件结构,能够将水平地震能量转换为竖向弹簧耗能,达到变形不损伤、质量易保证、隔震能力强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装配式弹簧减隔震支座,包括固定于梁体的上座板1和固定于垫石的下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2上均匀嵌有若干弹性组件4和簧头3的组合,在初始状态下使得簧头3尖端对应镶嵌于上座板1的若干上槽孔102内。
所述上座板1设置有限位板101,且若干上槽孔102均位于限位板101所限定的上座板1面板上。
所述上槽孔102为半球形孔,所述簧头3尖端为半球形,且使得上槽孔102 的直径大于簧头3尖端直径。
所述上槽孔102边沿与上座板1表面连接处均为圆弧结构。
所述下座板2上设置有若干下槽孔201,在下槽孔201内放置有弹性组件4 和簧头3的组合。
所述上座板1上的上槽孔102和下座板2上的下槽孔201均纵横向阵列布置,且上槽孔102纵横向的数量均大于下槽孔201纵横向数量。
所述上槽孔102之间的间隔与上槽孔201之间的间隔相同。
所述弹性组件4可采用安装于簧头3和下座板2上的磁极相反的强磁铁8 替换。
所述上座板1、下座板2和簧头3尖端均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板5。
所述上座板1和下座板2边沿通过波折形防尘罩7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在地震作用下,强大的结构惯性力克服了接触面上的摩擦力,使支座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发生水平向位移,簧头压缩弹性组件,从而使输入结构的水平向地震能量转换为弹簧的竖向弹性能量再还嫁给地基以达到耗能减震的目的。
第二,水平位移使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或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形成振动位移差,实现了一定的隔震功能。
第三,在持续反复的地震作用下,能够达到反复减隔震效果。
第四,本支座可以拆解为零部件运输至施工场地,在现场进行装配化组装,运输及安装方便。
第五,具有竖向承载力高、变形不损伤、减隔震能力强、可靠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1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