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煤气吸附净化与吸附剂再生处理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1906.1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6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壮;谷民安;吕成;王鑫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利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32 | 分类号: | C10K1/32;B01J20/3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武博 |
地址: | 2017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煤气 吸附 净化 吸附剂 再生 处理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炉煤气吸附净化与吸附剂再生处理系统及工艺,涉及焦炉煤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并联的吸附塔,各吸附塔的顶部出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加热系统的入口,加热系统的出口通过出气管路与各吸附塔的热再生气入口相连;各吸附塔的热再生气出口通过抽气管路连接蒸汽引射泵系统,加热系统对吸附塔进行高温处理后,蒸汽引射泵系统抽取吸附塔内气体进行高温下的负压再生。本发明将高温脱附与低压脱附相结合,使得吸附剂在高温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低压脱附;一方面可以将脱附时所需要的温度,节省了加热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两种工艺相结合可以将吸附剂中绝大部分的吸附物进行脱除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炉煤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炉煤气吸附净化与吸附剂再生处理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对焦炉煤气处理大多使用湿法脱硫,但使用该脱硫方法作为主要脱硫手段最终得到的焦炉煤气其含硫量仍然不符合标准,因此需要添加后脱硫工艺。现在所使用的后脱硫工艺为吸附剂做填充料的吸附塔吸附工艺,该吸附工艺中的吸附剂在初次使用时会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没有完备的吸附剂复生工艺在经过几次使用之后吸附剂的吸附效果会大幅度降低。
目前常用脱附工艺为低压脱附工艺,一般操作使用隔膜泵、旋片泵对吸附剂所存在的空间进行抽气使得压力降低到比大气压低的程度,而在不同的真空度下会有不同的物质从吸附剂中脱除,经过长时间的真空之后,完成吸附剂中吸附物的脱出。但是,目前的真空工艺其应用领域多为对各类吸附物的收集捕捉、或是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使用负压对吸附剂的再生工艺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工艺流程,对真空度的要求也是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低压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就显得很难让人信服。
而且在实验室的低压再生实验中发现,针对焦炉煤气使用的吸附剂,在硫化物、焦油等物质吸附饱和后仅使用低压及逆行再生时,尽管已经创造出压力低至2Kpa的环境,在该环境的情况下吸附剂的在生情况并不乐观,只有少量的硫化物可以通过低压的方式从吸附剂中脱出,而且在这种低压的环境下对吸附剂影响较大的焦油类物质想要从吸附剂中脱出需要的温度均在240℃以上。
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吸附高温脱附的高效油气回收方法,该工艺在低温下使油气进入所装填的吸附单元中。吸附单元设置有至少三塔进行一塔再生两塔吸附,三塔轮流工作对油气进行循环收集处理。此方法吸附效率高、吸附剂再生效率高,但吸附剂以及再生手段单一,只能用来对油气进行吸附、解吸,无法满足焦炉煤气净化再生所需要的条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炉煤气吸附净化与吸附剂再生处理系统及工艺,将高温脱附与低压脱附相结合,使得吸附剂在高温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低压脱附;一方面可以将脱附时所需要的温度,节省了加热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两种工艺相结合可以将吸附剂中绝大部分的吸附物进行脱除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炉煤气吸附净化与吸附剂再生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吸附塔,各吸附塔的顶部出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加热系统的入口,加热系统的出口通过出气管路与各吸附塔的热再生气入口相连;
各吸附塔的热再生气出口通过抽气管路连接蒸汽引射泵系统,加热系统对吸附塔进行高温处理后,蒸汽引射泵系统抽取吸附塔内气体进行高温下的负压再生。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焦炉煤气吸附净化与吸附剂再生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吸附塔,各吸附塔的顶部出口通过输气管路连接加热系统的入口,加热系统的出口通过出气管路与各吸附塔的热再生气入口相连;
各吸附塔的热再生气出口通过抽气管路连接喷淋电捕焦油抽吸系统,加热系统对吸附塔进行高温处理后,喷淋电捕焦油抽吸系统抽取吸附塔内气体进行高温下的负压再生。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吸附塔的侧面入口与煤气母管连接,热再生气出口与吸附塔的侧面入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利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利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1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智慧图书馆的图书输送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邮件指纹提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