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建筑用钢筋自适应机械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3088.9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0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全学友;全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蕴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 建筑 钢筋 自适应 机械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建筑用钢筋自适应机械连接装置,包括:套筒,用于连接钢筋Ⅰ的端部;过渡节,用于连接钢筋Ⅱ与钢筋Ⅰ相对的端部;自适应单头螺栓,头部位于过渡节设置的容纳腔内,螺杆部穿出容纳腔形成的穿过孔与套筒螺纹连接;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穿过孔的径向尺寸,且小于容纳腔的径向尺寸形成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头部径向间距;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连接套筒结构相比可大大增加对径向上的错位范围的适应能力,因而,即使钢筋错位偏差较大,依然能够简单高效的形成连接,而不需要借助专用工具;同时,由于能够较大错位偏差下进行连接,即有效改善受力条件,使得连接结构不但能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还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装备,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建筑用钢筋自适应机械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混凝土构件需要接长连接,包括梁与梁、柱与柱等,在接长过程中,在浇筑接缝之前,梁或者柱的纵向钢筋之间需要形成连接。现行的接长方法主要包括搭接和灌浆套筒连接,前者存在搭接长度长、湿接头施工量大的缺点,不能有效发挥预制装配结构的优势;后者存在灌浆质量难以验证的缺点,使混凝土装配结构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利用螺纹连接形成的钢筋连接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201310545234.X公开了一种钢筋连接套筒,采用一带有缩口的连接套筒,两端的钢筋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设有内套筒,连接套筒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一内套筒,另一端通过缩口与另一内套筒抵紧,实现连接两侧的钢筋的目的。该结构的连接措施结构上并不复杂,并且能够适应相连接的钢筋之间具有相互的错位;两个内套筒置于带缩口的连接套筒内,当需要连接的两根钢筋存在偏转时,连接套筒内壁可能与内筒体端部侧面接触,可能出现卡死不能转动,从而不能有效连接,严重影响拉力传递;
如果两个内套筒抵紧传递压力,但是当连接钢筋存在偏转角时,两个内套筒不能密切接触,严重降低抗压承载力;此外,由于其中一根钢筋可能从内套筒中出头,当两根钢筋存在错位时,受钢筋出头的局部抵触,两个内套筒可能不会接触,严重影响压力传递。
同时,上述方案适应的错位程度较小,及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使用时承载能力也较差,同时,结构径向尺寸较大,占据较大的施工空间;并且连接施工中缩口与钢筋之间以及与内套筒之间会有较大的摩擦力,旋转较为费力,必须借助专用工具,而实际上,需要连接的钢筋较多,对于部分的钢筋来说,专用工具根本无法施展,因此,对于施工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钢筋连接结构进行改进,能够在较大错位、偏转的条件下实现轻松对接,施工过程简单高效,由于能够较大错位偏差下进行连接,即有效改善受力条件,使得连接结构不但能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还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建筑用钢筋自适应机械连接装置,能够在较大错位、偏转的条件下实现轻松对接,施工过程简单高效,由于能够较大错位偏差下进行连接,即有效改善受力条件,使得连接结构不但能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还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
本发明的装配建筑用钢筋自适应机械连接装置,包括:
套筒,用于连接钢筋Ⅰ的端部,
过渡节,用于连接钢筋Ⅱ与钢筋Ⅰ相对的端部;
自适应单头螺栓,头部位于过渡节设置的容纳腔内,螺杆部穿出容纳腔形成的穿过孔与套筒螺纹连接;
所述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穿过孔的径向尺寸,且小于容纳腔的径向尺寸形成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头部径向间距。
进一步,所述头部的端面为设定半径的端部球面,所述连接钢筋Ⅱ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过渡节使其端部穿入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所述头部与螺杆部之间形成的肩部为设定半径的肩部球面。
进一步,所述螺杆部与穿过孔之间形成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螺杆部径向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蕴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蕴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3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