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汽车AI智慧助手的事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9383.5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8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G06F9/48;H04L67/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汽车 ai 智慧 助手 事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AI智慧助手的事件处理方法,在AI智慧助手中,建立一个事件池作为存放事件的容器;AI智慧助手启动后,接收各方事件并存放到事件池中;当事件池中的事件数量大于1时,启动事件处理机制,将事件分发到指定的模块;指定的模块对事件进行解析得到事件的执行策略,按执行策略对事件进行执行并展示执行数据;事件执行结束后,将事件池中该事件销毁。本发明所有的事件都通过事件池来管理,每一个事件在队列中排队执行,在有效的周期内接收到的事件按设置好的优先级依次执行,大大提升了事件执行效率,避免了事件丢失和事件错乱执行的情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定义车联网络、车联网技术改进,具体设计一种基于汽车AI智慧助手的事件管理分发技术,属于车联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车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汽车功能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已不再是人们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汽车AI智慧助手已经是很多车型的标配。提升汽车AI智慧助手事件管理能力,让AI助手体验更加人性化,能够让更多的智能化推送到车主是AI智慧助手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对于事件的处理,现有技术通常就是简单的接收执行,车端缺乏对场景事件的管理,体验不友好。
在公开号为CN101222450B、名称为“一种事件管理、事件通知的方法及系统”中国发明专利中,其获取用户输入的事件管理信息,将所述事件管理信息发送,所述事件管理信息包含事件管理所涉及的成员号码列表;群组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事件管理信息后,将所述事件管理信息存储到所述成员号码列表中各个成员号码对应的用户数据库中。虽然该发明能够实现任务管理安排和日程管理安排,并且,在任务管理安排和日程管理安排所涉及的时间到期时,能够提醒用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但是并未提供对第三方事件的管理以及对接收到的事件存储进行后续的操作。
在公开号为CN107018005B、名称为“事件触发方法、事件管理系统”中国发明专利中,该发明包括下列步骤:检测该版本控制服务器所接收到的一版本控制指令是否为一提交指令;在检测出该版本控制指令为该提交指令时,解码该提交指令得到一注解字符串;比对该注解字符串与至少一既定字符串,以判定该注解字符串是否符合该既定字符串,其中该既定字符串对应于一既定事件;以及在判定该注解字符串符合该既定字符串时,触发该既定字符串所对应的该既定事件。该发明可有效提供开发过程中的时间弹性,并降低发动环境的疑虑,从而有效地快速进行开发及事件发动。但是并未将事件进行有序的分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汽车AI智慧助手的事件处理方法,本发明大大提升了事件执行效率,避免了事件丢失和事件错乱执行的弊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汽车AI智慧助手的事件处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建立事件池;在AI智慧助手中,建立一个事件池作为存放事件的容器;
2)接收事件;AI智慧助手启动后,开始接收各方事件,将接收的事件存放到事件池中;
3)事件处理;当事件池中的事件数量大于1时,启动事件处理机制;
4)事件分发;将事件分发到指定的模块;
5)事件执行;指定的模块对事件进行解析得到事件的执行策略,按执行策略对事件进行执行并展示执行数据;
6)事件销毁;事件执行结束后,将事件池中该事件销毁;
7)重复步骤3)-步骤6),进行下一个事件的处理。
本发明步骤2)中,AI智慧助手接收的事件既包括来至于外部第三方应用、云端的事件,也包括自身的事件。
优选地,在步骤2)中,AI智慧助手启动后,事件池中会启动一个定时器,以预设的计时周期,将接收到的事件存放到事件池中。这样可以确保事件的可靠接收,避免事件丢失和接收混乱。
所述预设计时周期为2-3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93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