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站线变户关系构建电力负荷建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0006.3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伟;裘微江;赵兵;王琦;严剑峰;黄彦浩;李勤新;田芳;李亚楼;郭强;安宁;邹卫美;陈继林;何春江;李文臣;吴倩红;郭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8;G06F16/215;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站线变户 关系 构建 电力 负荷 建模 数据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站线变户关系构建电力负荷建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包括:在营配贯通数据基础上,基于调度侧的变电站和负荷线路对应关系,与营销侧的负荷线路进行匹配,生成“站‑线”对应关系,并与营销侧的营配贯通数据中的“线‑变‑户”关系关联,生成“站‑线‑变‑户”拓扑关系;基于“站‑线‑变‑户”拓扑关系,获取营销侧负荷建模数据,并获取调度侧负荷建模数据;基于“站‑线‑变‑户”拓扑关系,集成营销侧负荷建模数据并与调度侧负荷建模数据,获得集成后的电力负荷建模数据;对集成后的电力负荷建模数据进行检查,获得正确完整的电力负荷建模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电网安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基于站线变户关系构建电力负荷建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大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制定主要依赖于仿真计算,而仿真计算的精度则取决于所用模型,电力负荷模型的精准性关乎大电网安全高效运行。建立精准负荷模型是国际电力界公认的难题。
传统的负荷建模手段需要靠人工发表格入户调研才能得到建模所需要的负荷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数据不精准。随着电网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调度、互联网、运检、营销等不同专业均建设了满足各专业业务应用的信息系统用于管理业务数据,如D5000、调控云、数据中台、配电自动化系统、营销业务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当前电网调度专业在开展电力负荷建模业务时,需要借助自动化的手段代替传统人工收资的方式开展电力负荷建模基础数据集成,但负荷建模所需的基础数据分散在调度、运检、营销等不同专业,如何自动、快速、完整的构建电力负荷建模基础数据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据集成是现有企业系统间集成解决方案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主要指将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数据集成发生在企业内的数据库和数据源级别,通过从一个数据源将数据移植到另外一个数据源来完成数据集成。多源异构数据之间的集成,难点主要是构建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数据字典构建、坏数据治理等。
为支撑电力自动负荷建模业务,首先需要开展电力负荷建模数据集成工作,即首先构建电力负荷建模“站-线-变-户”关系数据,并进一步构建电力负荷建模数据,目标是完成营销专业范围内用户档案、终端用户负荷运行数据,运检专业范围内电网资源模型,互联网专业内营配调贯通信息,调控专业范围内电网模型、电网运行数据的拓扑分析和数据归集,并通过设备模型、时间将所有数据组织在一起,为电力自动负荷建模业务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站-线-变-户”关系的电力负荷建模数据在线动态构建方法,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靠人工离线发表格、入户调研收集负荷建模基础数据的方式,费时费力、数据不精准、数据不易回溯,难以支撑当前电网仿真计算对电力负荷建模业务的要求;
2、目前电网调度、运检、营销不同专业业务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信息系统存储,未能实现全面贯通和融合,不能按负荷建模业务需求直接构建“站-线-变-户”负荷数据链,不能满足负荷建模业务对营配调多源异构业务数据融合应用的需求。
3、目前不同专业业务数据间进行融合应用时,各专业业务数据仅能各自保证满足自己专业业务对数据质量的要求,跨专业融合应用时,存在数据不匹配、数据重复、数据缺失等坏数据,需要人工参与治理,才能满足业务对数据质量的要求,目前实施方法和技术路线不明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站线变户关系构建电力负荷建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基于“站-线-变-户”关系的电力负荷建模数据在线动态构建方法,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站线变户关系构建电力负荷建模数据的方法,包括:
在营配贯通数据基础上,基于调度侧的变电站和负荷线路对应关系,与营销侧的负荷线路进行匹配,生成“站-线”对应关系,并与营销侧的营配贯通数据中的“线-变-户”关系关联,生成“站-线-变-户”拓扑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0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