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流化床和相变材料的换热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2236.3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俞琴华;周昊;毛国群;沈华琦;姚俊;徐建刚;何怀明;黄圣尧;马伟伟;朱义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8D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贾玉霞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化床 相变 材料 设备 | ||
1.一种基于流化床和相变材料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流化床(1)、第一旋风分离器(2)、高温固液分离器(3)、集热场(4)、液体相变材料储罐(5)、第二旋风分离器(6)、换热器(7)、固体相变材料储罐(8);
所述流化床(1)包括位于罐体的固体颗粒进料口(1-1)、固体相变材料进料口(1-2)、液体相变材料进料口(1-3)、流化风出风口(1-8)、固液混合物出料口(1-9)、气固混合物出料口(1-10),以及位于罐体底部的风箱(1-6)、低温蒸汽进风口(1-5)和流化风进风口(1-4);在储热过程中,通过所述固体颗粒进料口(1-1)进入流化床的高温固体颗粒与通过所述固体相变材料进料口(1-2)的固体相变材料进入流化床后,由底部通入且经所述风箱(1-6)分流后的流化风进行流化,流化后的混合物在流化床的罐体内混合均匀,高温固体颗粒放热,固体相变材料吸热变为液体;换热后的固-液混合物由固液混合物出料口(1-9)送出;在放热阶段,所述液体相变储能材料通过液体相变材料进料口(1-3)进入流化床,由低温蒸汽进风口(1-5)通入的蒸汽经过风箱(1-6)进行分流后对液体相变储能材料流化,液体相变材料放热变为固体,低温蒸汽吸热变过过热蒸汽,换热后的气-固混合物由所述气固混合物出料口(1-10)送出;
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用于分离流化风和固液混合物,其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进口(2-1)、第一旋风分离器流化风出口(2-2);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进口(2-1)与所述流化床(1)的流化风出风口(1-8)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高温固液分离器(3)包括高温固液混合物入口(3-1)、固体颗粒出口(3-2)和液体相变材料出口(3-3),所述高温固液混合物入口(3-1)与流化床(1)的固液混合物出料口(1-9)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固体颗粒出口(3-2)与集热场(4)连通;储热阶段,固液分离后的固体颗粒由所述固体颗粒出口(3-2)排出至集热场(4),液体相变材料由液体相变材料出口(3-3)排出至液体相变材料储罐(5);
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6)包括第二旋风分离器混合物进口(6-1)、过热蒸汽出风口(6-2)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高温固体相变材料出口(6-3);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混合物进口(6-1)与流化床(1)的气固混合物出料口(1-10)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旋风分离器高温固体相变材料出口(6-3)与换热器(7)的换热器高温固体相变材料进口(7-1)通过管道连通;在放热阶段,气固混合物在换热结束后由第二旋风分离器混合物进口(6-1)进入旋风分离器,在旋风分离器中过热蒸汽被分离后从过热蒸汽出风口(6-2)排出进入热网供热,其他高温固体相变颗粒由第二旋风分离器高温固体相变材料出口(6-3)排出至换热器(7);
换热器(7)还包括换热器低温固体相变材料出口(7-2)、冷水入口(7-3),高温固体相变颗粒在换热器(7)中与冷却水换热后,通过换热器低温固体相变材料出口(7-2)排出至固体相变材料储罐(8),冷却水换热后变为低温蒸汽,由低温蒸汽出口(7-4)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化床和相变材料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的低温蒸汽出口(7-4)与流化床(1)的低温蒸汽进风口(1-5)通过管道连通,实现低温蒸汽的循环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化床和相变材料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旋风分离器(2)的第一旋风分离器固体颗粒混合物出口(2-3)与流化床(1)的固体相变材料进料口(1-2)通过管道连通,实现固体相变材料的循环利用,确保换热完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化床和相变材料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的第一旋风分离器流化风出口(2-2)与流化床(1)的流化风进风口(1-4)通过管道连通,实现流化风的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浙江大学,未经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22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加热导热油精确控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液态金属镓表面生成铜枝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