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高难选煤的精煤回收率的重介旋流器主再选选煤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92369.0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0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代素梅;李允旺;赵建军;王俊文;赵啦啦;田丰;孙健;韩锦;李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潘文龙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选煤 回收率 重介旋流器主 再选 工艺 | ||
1.一种可提高难选煤的精煤回收率的重介旋流器主再选选煤工艺,其特征在于:
可提高难选煤的精煤回收率的重介旋流器主再选选煤工艺包括湿法脱泥工艺、重介分选工艺、煤泥水处理工艺;
湿法脱泥工艺采用脱泥筛对原煤进行脱泥处理;
重介分选工艺包括主选工艺与再次精选工艺;
主选工艺采用粗选重介旋流器对脱泥后的原煤进行分选,分选为矸石与粗精煤,矸石与粗精煤经过脱介脱水后得到矸石产品和粗精煤产品;
再次精选工艺在洗选低灰炼焦配煤时使用,再次精选工艺包括粗精煤破碎工艺与重介旋流精选工艺,粗精煤破碎工艺将主选工艺中获得的粗精煤进行分级,分级为大粒度粗精煤与小粒度粗精煤,将大粒度粗精煤经粗精煤破碎机做进一步破碎解离获得小粒度粗精煤;重介旋流精选工艺采用精选重介旋流器对经过粗精煤破碎工艺进行破碎解离处理的小粒度粗精煤做进一步的分选,分选为中煤与低灰精煤,中煤与低灰精煤经过脱介、脱水后得到中煤产品与低灰精煤产品;
重介分选工艺中产生的稀介质通过磁选机处理,处理后获得合格介质与磁选尾矿,合格介质回收后循环使用;
煤泥水处理工艺负责对湿法脱泥工艺中脱泥筛筛下的煤泥及重介分选工艺中产生的磁选尾矿进行分选与煤泥浓缩处理;煤泥水处理工艺包括粗煤泥干扰水床分选工艺和细煤泥浓缩压滤工艺;粗煤泥干扰水床分选工艺的步骤为:通过水力分级,经过水力分级获得的粗煤泥采用干扰水床分选机进行分选,干扰水床分选机获得的精矿经精矿浓缩旋流器浓缩,再通过弧形筛、精矿离心脱水机脱水后,掺入中煤产品或精煤产品;尾矿经尾矿浓缩旋流器浓缩,再经高频筛脱水后排掉;细煤泥浓缩压滤工艺的步骤为:经过水力分级获得的细煤泥不分选,经浓缩机浓缩、压滤机脱水回收后掺入中煤产品或单独落地;
主选工艺中采用粗精煤脱介筛对粗精煤进行脱水脱介,粗精煤脱介筛的前段为脱介筛板段,采用脱介筛板,粗精煤脱介筛的后段为分级筛板段,可选择性的使用脱介筛板与分级筛板;分级筛板的筛缝尺寸大于脱介筛板的筛缝尺寸;后段筛板采用脱介筛板时,粗精煤脱介筛只起脱介、脱水功能;后段筛板采用分级筛板时,粗精煤脱介筛既具有脱介、脱水功能,又具有分级功能;
当洗选动力煤时,只需启用主选工艺,粗精煤脱介筛的后段筛板采用脱介筛板;
当洗选低灰炼焦配煤时,主选工艺与再次精选工艺需同时启用,粗精煤脱介筛的后段筛板采用分级筛板;
粗精煤脱介筛安装在洗选车间的安装平台上,粗精煤破碎机、粗精煤转载刮板输送机安装在安装平台上,且粗精煤破碎机处于粗精煤脱介筛前、粗精煤转载刮板输送机的旁边,精选混料桶安装在安装平台下方;粗精煤破碎机的排料口处设有排料溜槽,排料溜槽与精选混料桶连接;
粗精煤脱介筛的脱介筛板段的脱介筛板下方设有用于介质收集的合格介质漏斗与稀介质漏斗,合格介质漏斗与粗选合格介质桶连通,稀介质漏斗设在合格介质漏斗的前方,稀介质漏斗与粗选稀介桶连通;
粗精煤脱介筛的筛前,粗精煤破碎机与粗精煤转载刮板输送机的上方设有筛前分叉溜槽;筛前分叉溜槽的下方设有两个出料口,分别与粗精煤破碎机的入料口、粗精煤转载刮板输送机端部相连接,筛前分叉溜槽上口与粗精煤脱介筛的筛上出料口衔接;筛前分叉溜槽的内部在分叉处设有翻转导料板,翻转导料板与筛前分叉溜槽的侧壁转动相连,翻转导料板在两个极限位置分别阻断物料与粗精煤破碎机、物料与粗精煤转载刮板输送机的通路;
粗精煤脱介筛的分级筛板段的下方设有筛下溜槽,筛下溜槽与精选混料桶连通;筛下溜槽上段后侧设有贯通口与稀介质漏斗的前端相贯通;筛下溜槽上段内部设有翻板,翻板与筛下溜槽的侧壁转动相连,翻板向后翻转到位能够挡住贯通口,阻断与稀介质漏斗的连通,翻板向前翻转到位能够截止筛下溜槽,阻断与精选混料桶的连通;
进入重介旋流器主再选选煤系统的原煤为预先处理成50-0mm粒度的原煤;脱泥筛筛缝为1.0mm;粗精煤脱介筛的脱介筛板筛缝为1.0mm,粗精煤脱介筛的分级筛板筛缝为25mm;粗精煤破碎机的入料粒度50-25mm,排料粒度为25-0mm;粗选重介旋流器的直径为1150mm,精选重介旋流器的直径为1000mm;
该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为:
在洗选动力煤时,生产系统设备准备步骤,
步骤a:
将粗精煤脱介筛的分级筛板段安装筛缝为25mm的脱介筛板;设置筛前分叉溜槽内部的翻转导料板方向,使其阻断物料与粗精煤破碎机的通道,打开物料与粗精煤转载刮板输送机的通路;设置筛下溜槽的翻板方向,截止筛下溜槽,阻断与精选混料桶的连通,建立筛下溜槽与稀介质漏斗的连通;
在洗选低灰炼焦配煤时,生产系统设备准备步骤,
步骤b:
将粗精煤脱介筛的分级筛板段安装筛缝为25mm的分级筛板;设置筛前分叉溜槽内部的翻转导料板方向,使其阻断物料与粗精煤转载刮板输送机的通道,打开物料与粗精煤破碎机的通路;设置筛下溜槽的翻板方向,翻板翻转到位挡住贯通口,阻断与稀介质漏斗的连通,建立筛下溜槽与稀介质漏斗的连通;
湿法脱泥工艺步骤,
步骤c:
通过湿法脱泥工艺对预先处理成50-0mm粒度的原煤进行脱泥处理,将50-0mm原煤经过1.0mm脱泥筛进行湿法脱泥,50-1.0mm的筛上物料进入粗选混料桶,1.0-0mm的筛下物料进入煤泥水桶;
主选工艺步骤,
步骤d:完成步骤a将生产设备设置完毕,在完成湿法脱泥工艺步骤c后,50-1.0mm的物料进入重介分选工艺中的第一阶段重介分选工艺,即主选工艺;50-1.0mm的物料经过粗选重介旋流器被分选为矸石与粗精煤,矸石通过脱介后得到矸石产品,粗精煤经过粗精煤脱介筛脱水、脱介后得到粗精煤产品;
在主选工艺过程中,矸石与粗精煤经过脱介筛后脱出的合格介质进入粗选合格介质桶,脱出的稀介质进入粗选稀介桶;粗选稀介桶内的稀介质再通过粗选磁选机处理后获得合格介质与磁选尾矿,合格介质进入粗选合格介质桶,磁选尾矿进入煤泥水桶;粗选合格介质桶内的合格介质再次进入混料桶循环使用;
再次精选工艺步骤,
步骤e:
完成步骤b将生产设备设置完毕,在完成湿法脱泥工艺步骤c、主选工艺步骤d获得的粗精煤进入重介分选工艺中的第二阶段重介分选工艺,即再次精选工艺;
首先,粗精煤进入粗精煤破碎工艺,先采用粗精煤脱介筛对粗精煤进行分级,分级为50-25mm与25-1.0mm的粗精煤;采用合介液将落入筛下溜槽的25-1.0mm的粗精煤冲入精选混料桶,50-25mm的粗精煤经过破碎机破碎解离为粒度为25-0mm的物料后也进入精选混料桶;
然后,精选混料桶的物料进入重介旋流精选工艺,通过精选重介旋流器分选得到中煤和低灰精煤,经过脱介、脱水后得到中煤产品和低灰精煤产品,低灰度的精煤作为低灰炼焦配煤产品;
在再次精选工艺过程中,中煤和低灰精煤经过脱介后脱出的合格介质进入精选合格介质桶,脱出的稀介质进入精选稀介桶;中煤和低灰精煤经过离心脱水机后脱出的稀介质进入精选稀介桶;进入精选稀介桶内的稀介质再经过精选磁选机处理后获得合格介质与磁选尾矿,合格介质回收后循环使用,磁选尾矿进入煤泥水桶;
煤泥水处理工艺步骤,
步骤f:
选煤生产系统产生的煤泥与磁选尾矿,经过煤泥水处理工艺进行分选与煤泥浓缩处理;
首先通过水力分级获得1.0-0.2mm粗煤泥与0.2-0mm的细煤泥;
1.0-0.2mm粗煤泥经过粗煤泥干扰水床分选工艺分选,1.0-0.2mm粗煤泥经干扰水床分选机进行分选获得的精矿经精矿浓缩旋流器浓缩,再通过弧形筛、精矿离心脱水机脱水后与重介精煤混合;经过干扰水床分选机获得的尾矿经尾矿浓缩旋流器浓缩,再经高频筛脱水后混入中煤产品或矸石产品;
0.2-0mm的细煤泥经细煤泥浓缩压滤工艺处理,0.2-0mm的细煤泥不再分选,经浓缩机浓缩、压滤机脱水回收后掺入中煤产品或单独落地;
细煤泥浓缩压滤工艺中浓缩机产生的浓缩溢流进入循环水池,压滤机压滤出的煤泥水再次进入浓缩机;在粗煤泥干扰水床分选工艺中产生的煤泥水,即经过精矿浓缩旋流器、弧形筛、精矿离心脱水机产生的煤泥水,以及经过粗矿浓缩旋流器、高频筛产生的煤泥水,重新进入浓缩机,通过细煤泥浓缩压滤工艺进行处理;
洗选动力煤时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a;
步骤c;
步骤d;
步骤f,步骤f与步骤c与步骤d同步开启;
步骤c、步骤d、步骤f的顺序关系主要体现对煤炭洗选过程中对煤炭的处理工艺步骤,在重介旋流器主再选选煤工艺中,各子洗选工艺是有机整体,在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湿法脱泥工艺、主选工艺、煤泥水处理工艺同步开启;
在洗选低灰炼焦配煤时,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b;
步骤c;
步骤d;
步骤e;
步骤f;
步骤c、步骤d、步骤e、步骤f的顺序关系体现对煤炭洗选过程中对煤炭的处理工艺步骤,在重介旋流器主再选选煤工艺中,各子洗选工艺是有机整体,在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湿法脱泥工艺、主选工艺、再次精选工艺、煤泥水处理工艺同步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23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