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式路径反转测量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7066.8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6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陈富坚;吴建超;张金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H17/00;G08B21/18;H02J50/20 |
代理公司: | 佛山知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3 | 代理人: | 魏璇 |
地址: | 54101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路径 反转 测量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应式路径反转测量设备,总处理器用于根据天线接收的信号,获取经由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并且当条件满足时,确定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视线路径,该条件可以包括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多条路径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该无线设备还可以包括储存器,该存储器用于与总处理器耦合连接,保存该无线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无线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感应式路径反转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车辆行驶时与外部的通讯线路,已大量覆盖城市线路的主动脉,越来越多的通讯线路敷设在马路两边以及人行道下面。通讯线路敷设路径的路面一般都设有输电线路路径标识牌,例如电缆路径标识牌,该标识牌一般由1-2mm(毫米)厚的钢板制成,钉在输电线路路径上的路面或者人行道的地砖上。
然而,车辆行驶的信号强度易受无线环境的阴影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的影响。如待识别设备位置移动几十厘米,RSSI的变化就可能高达10dBm。信号强度还与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的距离相关。即使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无LOS路径,但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的距离近,RSSI可能大。而如果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有LOS路径,但待识别设备与WLAN设备间的距离远,RSSI可能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感应式路径反转测量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式路径反转测量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应式路径反转测量设备,所述标识设备安装在输电线路敷设路径的交通路面上;所述标识设备包括总处理器、振动传感器和报警发声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发声器分别与所述总处理器相连;所述振动传感器采集所述标识设备周围预设区域的振动频率,并将所述振动频率发送给所述总处理器;当条件满足时,所述振动传感器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反转路径,所述条件包括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
所述振动传感器仅检查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所述阈值,其中,所述先到达路径为所述多条路径中传输先到达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所述总处理器在触发所述报警发声器进行声音报警时,还将所述车辆定位设备采集的所述标识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所述车辆通讯设备发送给关联的联系人。
所述总处理器在所述振动频率满足预设的线路故障振动条件时确定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将输电线路故障信息以及所述车辆定位设备采集的所述标识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所述车辆通讯设备发送给关联的联系人,经由所述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持续大于所述阈值。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信号,获取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并且当条件满足时,确定所述多条路径中的候选路径为反转路径,所述经由候选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大于阈值;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标识设备的上表面下面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显示输电线路的保护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仅检查所述多条路径中先到达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能量在经由所述多条路径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的总能量中的占比是否大于所述阈值,其中,所述先到达路径为所述多条路径中传输先到达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一条或多条路径;还包括设备的上表面下面的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为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源提供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7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