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基硅油聚合-脱低智能反应釜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7204.2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7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网;张根珍;江道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宏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D5/00;C08G77/06;C08G7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基 硅油 聚合 智能 反应 | ||
本发明涉及了智能反应釜装置领域,且公开了苯基硅油聚合‑脱低智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和脱低分子器,反应釜夹层内部设置有搅拌环,顶盖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顶盖固定连接有转轴,容纳腔内部转轴上设置有搅拌装置,两个搅拌环会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使反应釜夹层中的冷媒介或热媒介混合均匀,不用持续不断的向反应釜夹层内部注入媒介,造成资源浪费。容纳腔内部的反应物料可在搅拌组件的作用下进行大面积的搅拌,同时转动轮一在水流的作用下使反应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以解决现有智能反应釜通过向夹层内部循环注入大量冷、热媒体控制反应温度太过浪费并且反应物料搅拌不充分会使物料反应不成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反应釜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苯基硅油聚合-脱低智能反应釜。
背景技术
甲基苯基硅油比同黏度的二甲基硅油具有更高的黏温系数、更低的凝固点、闪点,抗压缩性能在压力下黏度的变化更快。低苯基硅油的耐低温性显著,在-70℃也具有流动性。随着苯基摩尔分数的增加,硅油的耐高温性、耐辐照性、润滑性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均有所提高,但耐低温性下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中,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及其它复合材料。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现有智能反应釜存通过设置双层,向夹层内部循环注入冷、热媒体,从而对反应釜内部温度进行恒温加热或冷却,但是这样需要大量冷、热媒体,太过浪费,同时反应物料搅拌不充分会使物料反应不成功。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了苯基硅油聚合-脱低智能反应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苯基硅油聚合-脱低智能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智能反应釜通过向夹层内部循环注入大量冷、热媒体控制反应温度太过浪费并且反应物料搅拌不充分会使物料反应不成功的问题。
苯基硅油聚合-脱低智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和脱低分子器,所述脱低分子器设置在反应釜的下方,脱低分子器的一侧设置有真空冷凝器,真空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接收罐,反应釜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顶盖,反应釜为双层壳体,内、外壳体之间形成反应釜夹层,内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反应釜夹层内部设置有搅拌环,顶盖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顶盖固定连接有转轴,容纳腔内部转轴上设置有搅拌装置。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锥形轮五,内壳体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二,螺纹杆二以转轴为轴对称设置,螺纹杆二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锥形轮六,锥形轮六与锥形轮五贴临,锥形轮五和锥形轮六相啮合,螺纹杆二上设置有移动块。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四个搅拌组件,每个搅拌组件包括半圆型搅拌盘、滑动块一、铰接柱一、铰接柱二和安装块,半圆型搅拌盘铰接在转轴上,转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上固定安装有圆柱,滑动块一滑动连接在圆柱上,铰接柱一和铰接柱二均与滑动块一铰接,铰接柱一的另一端与移动块相铰接,铰接柱二的另一端与半圆型搅拌盘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分别以转轴和螺纹杆二为对称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转轴和半圆型搅拌盘之间设置有铰接件,半圆型搅拌盘的侧边固定安装多个搅拌棍,搅拌棍上转动连接有三个转动轮一。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锥形轮四,内壳体上转动连接与横杆一,横杆一靠近锥形轮四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轮三,横杆一贯穿内壳体延伸至反应釜夹层内,反应釜上位于反应釜夹层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一,螺纹杆一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锥形轮一,横杆一靠近锥形轮一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轮二,锥形轮一与锥形轮二贴临,锥形轮一与锥形轮二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宏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宏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7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