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配件制造用金属板少切削加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8745.7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1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凯徕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凯徕 |
主分类号: | B23D19/00 | 分类号: | B23D19/00;B23Q11/00;B23Q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17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配件 制造 金属板 切削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配件制造用金属板少切削加工设备,包括工作箱和降温机构,所述工作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本发明,通过电动转盘、转动轴和转向器的配合设置,可以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会带动单向叶片转动,从而把空气和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吸入到风箱中,同时转动杆会带动毛皮套在橡胶块上转动,毛皮套和橡胶块之间摩擦会使静电板上产生静电,静电会对空气中的金属碎屑进行吸附,当单向叶片停止转动时,静电板上的静电消失,金属碎屑会沿着静电板的斜面滑落,最后通过进料口掉落在收纳箱中收集起来,可以防止高温铁屑飞溅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可以防止金属铁屑散落在装置内部,更加方便进行清理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切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配件制造用金属板少切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少无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用精确成形方法制造零件的工艺,也称少无切屑加工,现今切断处理过程中的坯料中存在厚度不同的情况,如果不考虑坯料的厚度,都是理想中的标准件,那么每次断料的长度一致就能保证后续锻压成型后去除的废料最少,但是如果坯料比标准件薄,再切割和标准件一样的长度,那么后续锻压成型的件会不达标,造成锻件的直接报废,造成坯料的浪费,如果坯料比标准件厚,我们还切割和标准件一样的长度,那么后续锻压成型的件会达标,但是带来的废料相较于标准件会更多,造成了一定的坯料浪费,不符合国家倡导的无切屑加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公开号为CN113231692B的现有发明公开了机械配件制造技术领域的一种机械配件制造用金属板少切削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面设置有工件夹持机构,所述工件夹持机构上方设置有切割装置,切割装置一侧设有厚度比对单元,所述厚度比对单元用于识别标准件与待切割坯料之间的厚度;本发明当标准件的厚度大于待切割坯料时,厚度比对单元驱动切割装置的切割位置左偏,使切割的长度大一点,使薄的坯料也能锻造出合格的锻件;当标准件的厚度小于待切割坯料时,厚度比对单元驱动切割装置的切割位置右偏,使切割的长度小一点,使锻造后的锻件相较于标准件锻压不会产生太多的废料;当标准件的厚度等于待切割坯料时,切割装置的切割位置不变。
金属板在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铁屑,但是上述技术中并没有设置对铁屑进行收集的机构,高温铁屑在飞溅的过程中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铁屑散落在装置内部,不方便进行清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机械配件制造用金属板少切削加工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板在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铁屑,但是上述技术中并没有设置对铁屑进行收集的机构,高温铁屑在飞溅的过程中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铁屑散落在装置内部,不方便进行清理”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机械配件制造用金属板少切削加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配件制造用金属板少切削加工设备,包括工作箱和降温机构,所述工作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转盘,两个所述电动转盘的中心处共同水平转动穿插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套接有切割刀片,两个所述竖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每个所述固定箱内均设置有转向器,所述转动轴的左右两端均贯穿竖板和固定箱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转向器的输入端上,每个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每个所述固定箱的下端面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中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板,每个所述过滤网板内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空腔中均设置有绝缘层,每个所述绝缘层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每个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均贯穿绝缘层并固定套接有毛皮套,每个所述毛皮套均转动连接在橡胶块的上端面上,每个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套接有单向叶片,每个所述固定箱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风箱,每个所述风箱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静电板,每个所述静电板均与橡胶块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凯徕,未经胡凯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87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