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扬声器折环共振的阻尼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4245.X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5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百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博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8 | 分类号: | H04R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共振 阻尼 装置 | ||
扬声器折环共振的阻尼装置,针对扬声器的折环共振设置阻尼海绵,可以用于各种发声或声能转换器或声能接收器的折环或类似部件的共振的阻尼抑制。
技术领域
针对扬声器的折环共振的阻尼设置,可以用于各种发声或声能转换器或声能接收器的折环或类似部件的共振的阻尼抑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扬声器的折环连接锥盆和盆架,折环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折环的凸起部(也可以是凹下部,即反折环)、折环与锥盆或鼓纸连接的内缘和折环固定在盆架上的外缘。扬声器是普遍存在折环共振的,一直以来使用各种材质的折环材料来改善折环共振的影响,效果明显,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折环共振。申请人也采用过在折环与锥盆的交界位置涂敷阻尼胶的办法来改善折环共振,效果理想,声音改善明显。但副作用也很大:一是阻尼胶日久后老化,出现流淌现象,影响外观。二是阻尼胶影响折环材料,使用久了出现折环开裂的现象。三是阻尼胶涂敷工艺困难:胶量的控制和对外观的影响等。
CN 205123985 U给出了在折环(围边)与盆架的凸缘之间加入阻尼器的设计,该设计可以提高折环的阻尼,但是改变了折环的弹性系数即顺性,而且也破坏了折环的顺性的线性度,即影响扬声器的频响。并且更关键的是,该设计严重影响限制了整个扬声器的冲程,当扬声器向前运动时凸缘与折环的间隙就是扬声器的最大冲程。
发明内容
折环共振产生的机理就是折环连接到锥盆边缘,声波自锥盆传入折环,在折环里向外传输,到折环与盆架的结合部,折环的外缘后反射回来,回到内缘时又反射回去,声波在折环的内外缘之间反复反射。而在某个频率下,驻波极大,形成共振。而折环共振的反射点就在折环的内外缘与折环凸起部的转角位,即折环的内外缘与盆架和鼓纸胶合的边界。折环共振通常发生在中频几百周,人耳敏感频段,因而影响音质较大。而抑制折环共振的方法通常是增加折环材质的内阻尼,采用高阻尼的材料如天然橡胶、TPU类材料,但由于受限于质量(质量大了降低扬声器的灵敏度),采用轻质材料的折环较多。相对于灵敏度,折环共振的影响被置于次要因素。只有对音质要求极高的时候,才会不得不采用大质量的橡胶边折环来改善音质,甚而进一步在橡胶边上施加阻尼胶进一步抑制折环共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可以有效抑制折环共振而同时较小的影响灵敏度,同时也避免了使用阻尼胶的副作用:流淌和折环开裂,而且工艺简单可靠,外观影响小。
如附图1所示,在凸起的折环的内外侧边缘,也就是折环内侧与锥盆交界的边缘,和折环外侧固定在支架上的外缘,都贴敷上轻质的高阻尼海绵薄带1。优选是在折环内缘贴敷高阻尼海绵,因为声波在进入折环时经过高阻尼海绵1的一次衰减,而在反射后回到折环内侧的反射声波会受到二次衰减,因而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折环共振。进一步优选,阻尼海绵应该覆盖住折环内缘和折环凸起部的连接处或转角,也即阻尼海绵不仅贴敷在折环的内缘,而且阻尼海绵也延伸到折环凸起部的相连的部分。使得该处反射的声波受到直接的阻尼而耗散。或者阻尼海绵超出鼓纸或锥盆的外缘,即阻尼海绵在折环的内缘上覆盖住折环与鼓纸结合部的边界。而折环外侧边缘的高阻尼海绵也有不影响振动质量不影响灵敏度的优点。
与CN 205123985 U的设计相比,本设计具有不影响扬声器的冲程,不影响折环的弹性系数即顺性和其线性度的优点。而且折环内侧的阻尼海绵可以直接衰减进入折环的声波能量,然后又可以吸收反射后回来的能量,具有更高的阻尼效率。本设计中,阻尼材料设置在折环的内外边缘上,与CN 205123985 U的设置在折环的中间凸起或波纹状部分具有本质的不同:不影响折环的最大振幅,不改变折环的顺性大小,不影响折环顺性的线性度。
本设计中,阻尼海绵1可以设置在折环内缘的上侧,如图1所示;也可以设置在折环内缘的下侧,如图2所示。同时,阻尼海绵可以同时在折环的内外缘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于折环的内缘的上侧和/或下侧。折环内缘的阻尼海绵1的设置不受折环内缘与锥盆的结合关系影响,即折环内缘可以是胶合于锥盆的上表面,也可以是胶合于锥盆的下表面。特别地,折环与锥盆也可以是一体的,阻尼海绵只要在折环的凸起部的内缘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即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博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博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42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