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6426.6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7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娜;刘文静;黄宝平;郑思佳;祝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友道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04 | 分类号: | C07D401/04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武欢欢 |
地址: | 261528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虫苯 甲酰胺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的混合液A与酰化试剂分别输送至第一动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酰氯化反应,获得酰氯化反应液;S2: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与缚酸剂、溶剂的混合液B与酰氯化反应液进入第二动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含有苯并噁嗪酮的缩合反应液;S3:甲胺水溶液与缩合反应液进入第三动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胺化反应,获得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胺化反应液;经过滤、干燥处理后获得氯虫苯甲酰胺。本发明降低了酰氯化试剂的用量,避免对酰氯化反应液的蒸馏处理,省略对缩合反应液的过滤,实现了连续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虫苯甲酰胺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吡唑酸与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连续生产氯虫苯甲酰胺的方法,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类安全、高效的新型杀虫剂,其合成方法目前已有诸多报道,在利用3-溴-1-(3-氯吡啶-2-基) -1H-吡唑-5-甲酸(简称吡唑甲酸)为原料合成氯虫苯甲酰胺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活化试剂令吡唑甲酸反应生成活性较高的磺酸酐或酰氯后与氨基物进行缩合反应。例如,专利CN100422177C公开了以3-溴-1-(3-氯吡啶-2-基) -1H-吡唑-5-甲酸与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为原料在活化试剂甲磺酰氯和缚酸剂的作用下先制得苯并噁嗪酮中间体,然后与甲胺水溶液反应得到氯虫苯甲酰胺。因制备苯并噁嗪酮的过程中产生的水会令甲磺酰氯以及中间体甲磺酸酐水解,该方法需要使用过量的甲磺酰氯,物料成本高、且产生大量的含硫有机废水难以处理。
专利CN107089970B采用磷试剂替换甲磺酰氯,虽然提高了收率、避免了含硫废水的产生,但产生的含磷废水也难以处理。
专利CN101072767B公开了以3-溴-1-(3-氯吡啶-2-基)- 1H-吡唑-5-甲酸与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为原料在甲磺酰氯和缚酸剂的作用下制备氯虫苯甲酰胺的方法,该方法虽然降低了甲磺酰氯的使用量,但相比苯并噁嗪酮路线增加了原料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制备以及额外的副产物的处理环节,生产过程中并未简化流程,且产生含有吡啶、氯化钠、甲磺酸钠的混盐废水的处理成本较高。
专利CN113402512A将原料3-氯吡啶-2-基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酸替换成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氯(简称吡唑酰氯),但因合成苯并噁嗪酮的过程中,合环过程脱掉的水在反应釜中会与吡唑酰氯接触令吡唑酰氯水解产生吡唑酸,为保证水解产生的吡唑酸能够参与反应另外添加了甲基磺酰氯,因此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备吡唑酰氯,也未能完全避免甲基磺酰氯带来的原料成本高以及废盐处理等问题。
专利CN101945861B与CN110028489B公开以3-卤代-1-(3-氯-2-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5-甲酸为原料在氯化亚砜的存在下经酰氯化同时氧化制得3-卤代-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氯,并将该取代吡唑甲酰氯与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经缩合反应制得氯虫苯甲酰胺,避免了甲磺酰氯的使用,但在酰氯化同时氧化反应结束后需要将溶剂蒸干除去酰氯化反应液中的未反应的氯化亚砜,以避免氯化亚砜与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还会发生酰化、环合等副反应,引入含硫杂质,降低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利用率,影响最终产品的收率及纯度,但该操作不仅会导致杂质的生成也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稳定运行。
专利CN112574190A采用3-溴-1-(3-氯吡啶-2-基)- 1H-吡唑-5-甲酸与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为原料合成苯并噁嗪酮时使用光气作为活化试剂,避免了甲磺酰氯的使用,但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在反应釜全混的状态下水会与光气接触令光气水解,额外消耗光气,因此为了提高产品收率需使用过量的光气,在合成苯并噁嗪酮后还需要额外进行赶光处理,因光气剧毒,操作过程安全性差,并且在合成苯并噁嗪酮后需经过滤处理后再用于胺化反应,流程复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友道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友道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6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