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适应多背景的车用伪装网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07798.0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4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权;蒋博;曹义;陈超;陶名扬;郑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3/02 | 分类号: | F41H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段盼姣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背景 伪装 | ||
1.一种可适应多背景的车用伪装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贴体网(1),所述贴体网(1)包括各自独立地多于一块的贴体网底网(1-1)和贴体网面网(1-2);
所述贴体网底网(1-1)包括基础布和依次涂覆在基础布上的雷达吸波涂层、阻燃涂层;
所述贴体网面网(1-2)包括基础布和依次涂覆在基础布上的雷达吸波涂层、阻燃涂层和迷彩涂层;
所述贴体网底网(1-1)远离车体的一侧周边设置有第一魔术贴(3-1)毛面,用于与贴体网面网(1-2)粘贴固定;对应地,贴体网面网(1-2)朝向车体的一侧的周边安装第一魔术贴(3-1)钩面,以与贴体网底网的魔术贴毛面配合使用;
所述贴体网底网(1-1)靠近车体的一侧周边设置有第二魔术贴(3-2)钩面,相邻两块贴体网底网(1-1)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3-1)毛面和第二魔术贴(3-2)钩面粘贴固定;
所述贴体网面网(1-2)远离车体的一侧周边设置有第三魔术贴(3-3)毛面,相邻两块贴体网面网(1-2)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3-1)钩面和第三魔术贴(3-3)毛面粘贴固定;
所述贴体网底网(1-1)靠近车体的一侧周边设置有固定附件用于与车体连接固定;
所述贴体网面网(1-2)的网块个数和网块尺寸与贴体网底网(1-1)的网块个数和网块尺寸一致,叠覆盖于车体表面同一位置的贴体网面网(1-2)与贴体网底网(1-1)的形状、尺寸一致;
所述贴体网底网(1-1)远离车体一侧的中间部位和贴体网面网(1-2)朝向车体的一侧的中间部位对应位置均匀设置有连接机构,以防止贴体网面网(1-2)与贴体网底网(1-1)中间形成凌空现象;
所述贴体网面网(1-2)至少包括两种背景类型,两种背景类型贴体网面网(1-2)是指背景类型贴体网面网(1-2)表面的迷彩涂层形成的迷彩图案各自独立地属于荒漠型、林地型南方型、林地北方型、草原型和雪地型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应多背景的车用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附件包括连接绳、挂钩、抽绳、绳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应多背景的车用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魔术贴、按扣、纽扣和磁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应多背景的车用伪装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裙网(2),所述裙网(2)包括裙网底网和裙网面网;
所述裙网底网与贴体网底网同材质;
所述裙网面网与贴体网面网同材质;
所述裙网(2)的裙网底网与裙网面网、相邻裙网底网网块之间、相邻裙网面网之间的连接设置和连接方式与贴体网(1)一致;
所述裙网底网与贴体网底网之间的连接方式同相邻两块贴体网底网(1-1)之间的连接方式;裙网面网与贴体网面网之间的连接方式同相邻两块贴体网面网(1-2)之间的连接方式;
所述裙网用于车辆静止状态时连接在贴体网下端,以实现车辆静止状态时的变形伪装;
所述裙网面网至少包括两种背景类型,两种背景类型贴体网面网是指背景类型贴体网面网表面的迷彩涂层形成的迷彩图案各自独立地属于荒漠型、林地型南方型、林地北方型、草原型和雪地型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应多背景的车用伪装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体网底网和贴体网面网在车辆的开口处为活动片,所述活动片通过在车辆开口处对应的贴体网底网和贴体网面网位置进行三边切割并在切割边上设置第四魔术贴(3-4)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适应多背景的车用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片与贴体网底网和/或贴体网面网的连接边设置在车辆开口上方,并在连接边设置紧固绳(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77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腿部锻炼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翼腿式水陆两栖机器人机构